2024年3月27日,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此次共上榜5801人,分別來自496所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覆蓋了教育部10個學科領域、84個一級學科。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總上榜學者44人,較去年增加2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榜學者名單
(按學科、姓氏拼音排序)
序號 |
姓名 |
學科領域 |
單位 |
1 |
陳萬青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2 |
劉遠立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 |
3 |
喬友林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
4 |
舒躍龍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5 |
曹雪濤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6 |
陳杰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
7 |
樊賽軍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
8 |
黃波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9 |
金奇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10 |
秦川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
11 |
王健偉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12 |
王佑春 |
基礎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
13 |
程濤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 |
14 |
韓忠朝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 |
15 |
赫捷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16 |
胡盛壽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17 |
李政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
18 |
李光偉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19 |
李建軍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20 |
林東昕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21 |
陸前進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皮膚病研究所) |
22 |
石遠凱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23 |
王辰 |
臨床醫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24 |
車永勝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
25 |
戴建武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
26 |
顧東風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27 |
蔣澄宇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28 |
焦宇辰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29 |
劉德培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30 |
劉芝華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31 |
王林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醫學研究院 |
32 |
張宏冰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33 |
趙春華 |
生物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34 |
陳乃宏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35 |
杜冠華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36 |
蔣建東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
37 |
盧善發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38 |
石建功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39 |
王銳 |
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40 |
張新慶 |
哲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 |
41 |
黃林芳 |
中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42 |
孫桂波 |
中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43 |
張均田 |
中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44 |
張衛東 |
中藥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 |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榜單簡介
此榜單以全球權威的引文與索引數據庫Scopus作為中國學者科研成果的統計來源,收錄科研成果署名機構為中國(大陸)機構的作者,且現職工作單位在中國,包括非中國籍和非華裔學者,并且僅統計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科研成果,根據Scopus一級學科體系進行分類,各學科上榜人數與Scopus收錄該學科中國機構署名的作者數量相關。
愛思唯爾通過發布“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從多個維度深度剖析、識別各個學科處于不同科研職業生涯的中國學者,展示其科研成果表現。不僅致力于系統性地展示中國科研領域的人才分布現狀,而且一定程度上呈現各機構、高校優勢學科構成,及在關鍵技術研究和各重點領域的突破創新,全面展現中國科技發展前沿,聚焦學科發展與建設,協助中國學術界把握科研先機、賦能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
供稿:科技處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