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長期規劃,急需健康發展。這就要解決好有人愿意投、企業研發快、患者用得起等關鍵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趙宏教授指出,伴隨人口老齡化趨勢加深,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為大幅度提高疾病治愈率、減少病亡率、防控傳染病、延長健康生活、增強人民健康素質,提供強勁的基本保障。
然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和人員投入相對不足;因政策限制、產權分配不明晰等問題,相當多科技人員不敢不愿投身科技成果轉化;投資人因無法得到預期回報對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乏力。此外,支付方式單一使得大幅降價爭取入選醫保目錄成為企業幾乎唯一選擇,這也大大損害了創新藥企業的積極性。
因此,趙宏建議,首先從政策和經費支持角度鼓勵開展臨床問題導向的應用基礎型研究,以產出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目標。鼓勵有關部門對于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給予資金補助;引入產業方共同設立基金,促進成果轉化;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生物醫藥領域;進一步加大央企對于早期研發、早期產品這塊相對風險大、其他投資機構不愿意投,但產生原創以及顛覆性產品概率高的領域的投資比例。
其次,建立健全產學研融合機制,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市場價值實現主體、以科研院所、醫藥類高校為研發主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破除三個主體之間協同和轉化的政策壁壘,進一步簡化科技人員在職創新創業的手續,保障其合理收益,破解身份困境,解放生產力。建立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生物醫藥類專利和成果轉化信息平臺,零距離對接投資機構。
再次,完善產業配套政策支持。出臺包括稅收、產業資金支持、以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融資尤其上市時給予一定優先的相關政策,激活資本市場,提高投資動能。
最后,通過完善多層次支付體系提高創新藥械的可及性。加強醫保與商業保險的有機結合,建立合理的共同付費制度。
來源:中國科學報
圖片:人民網
供稿: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