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分論壇“兒科呼吸系統傳染病與全球健康”在北京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教授主持,聚焦兒童肺炎及呼吸道傳染病的檢測、疫苗研發及防控策略。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在論壇中詳細介紹肺炎球菌的致病特征、在兒童中高發的現狀、菌株對抗生素耐藥性日益嚴重的趨勢,以及全球范圍內的疫苗接種率現狀。他還介紹了當前疫苗研發的進展,并強調疫苗接種在防控兒童肺炎球菌疾病中的關鍵作用。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George Siber教授在論壇中指出,雖然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在減少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成本較高、對肺炎球菌菌株的覆蓋率有限,以及可能促使抗性菌株的進化等。他進一步介紹了下一代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發,預計將覆蓋超過30種菌株,并通過技術改進簡化生產工藝、降低成本。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艾靜文副教授在論壇中介紹基于醫療機構的臨床流行病學監測網絡在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監測、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研究及疫苗真實世界應用研究中的重要價值。她以團隊在海南開展的兒童肺炎臨床流行病學監測研究(HAPEC)為例,詳細說明各類病原體,尤其是肺炎鏈球菌在兒童肺炎中的疾病負擔。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David Murdoch教授在論壇上深入分析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機制及易感人群。他指出,疫苗接種已被納入多數國家的兒童免疫規劃,是預防肺炎球菌疾病的關鍵措施。Murdoch教授強調,接種后的疫苗效果評估至關重要,這不僅能深入了解疫苗對疾病的預防效果,還可監測細菌菌株的動態變化,以便在必要時優化和調整疫苗接種策略。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的尹遵棟研究員在論壇中介紹妊娠期女性感染特定病原體可能導致的嚴重不良結局,并分享用于預防或控制妊娠期婦女和新生兒感染相關疾病的疫苗研發和應用進展。他還指出當前妊娠期婦女疫苗接種所面臨的挑戰,并就未來如何修訂疫苗說明書、制定推薦接種建議提出了路徑和方法。
山東省疾控中心的徐愛強主任醫師現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新成立的百日咳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在論壇中,他首先介紹自20世紀80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出現的“百日咳再現”現象,并分析其帶來的疾病負擔和背后原因。針對我國2024年百日咳顯著上升的流行趨勢,他提出優化和完善疫苗免疫策略、加強防控措施的建議,以有效遏制百日咳的傳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高占成老師針對在全球范圍內導致五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的疾病負擔、臨床及病原學特點、防診治等多個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講解,探討了未來研究方向和應用前景。
北京大學賈忠偉教授在此次論壇中簡要介紹了測序技術在全球呼吸道傳染病診斷中的應用,涵蓋傳統檢測方法介紹和下一代測序的具體應用,包括靶向測序(禽流感)和宏基因組測序(裂谷熱)。他在匯報中對比傳統方法與測序技術的優劣,并以結核病為例展示了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出測序技術在成本效益上的顯著優勢。
本次“兒科呼吸系統傳染病與全球健康”分論壇匯集了來自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圍繞兒童肺炎及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診斷和疫苗研發的關鍵問題展開深入討論。論壇展示了各國在應對肺炎球菌、百日咳、RSV等傳染病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強調了加強疫苗接種、提升監測技術及優化免疫策略的重要性。專家們一致認為,隨著全球健康合作的深化和技術進步的推動,未來在傳染病防控、診斷創新和疫苗研發領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全球兒童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供稿:基礎所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