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中國醫學發展大會系列報道(三)——趙憲庚:建立自主的核醫學醫藥健康產業鏈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醫用同位素缺乏自主、穩定的供給保障是制約我國放射性藥物及核醫學發展的關鍵。我國醫用同位素需求量大、年需求量增長率高,但自主化產能低、缺口很大,嚴重依賴進口。未來幾年,全球醫用同位素主要生產堆大部分面臨“退役”,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2021年6月,國家原子能機構等8部門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瞄準醫用同位素生產、放射性藥物研制需求,加快建立穩定的自主供給體系。

  核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標志之一,主要是利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進行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醫學藥學研究,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診療及預后判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醫學診斷快速、準確、分辨率高,是當前各類診斷技術中唯一能實現活體代謝過程顯像的技術。核醫學結合分子生物學藥物用于治療,可精準特異性地靶向腫瘤,實現病灶的定點清除,與化療和體外放療相比,副作用更小。

  全世界有10000多家醫院都在使用醫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藥物。如果沒有醫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藥物,核醫學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反應堆輻照是制備醫用同位素,特別是制備治療核素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利用反應堆生成的醫用同位素有四十余種,在所有醫用同位素種類中占比超過80%。另外,加速器生產也是醫用同位素的來源之一。

  臨床上常用的醫用同位素主要有8種。這8種醫用同位素在我國的用量需求,到2030年將增長10倍以上。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鉬/锝和碘-131。

  目前,放射性藥物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上,都遠遠超過我國。

  根據世界癌癥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我國在2020年新發癌癥患者457萬人,占全球的24%;死亡的人數是300萬,占到全球的30%。然而,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國核醫學應用和普及程度尚存較大差距,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從擁有的核醫學診療設備數量來看,我國也有很大缺口。

  醫用同位素缺乏自主、穩定的供給保障是制約我國放射性藥物及核醫學發展的關鍵。我國醫用同位素需求量大、年需求量增長率高,但自主化產能低、缺口很大,嚴重依賴進口。

  在堆產的醫用同位素中,除了碘131我國能夠自主保障20%的需求,镥-177自主保障5%,鍶-89自主保障10%以外,其余全部依賴進口。

  我國“在役”且具備醫用同位素制備能力的反應堆僅有5座,產能遠遠不夠。未來幾年,全球醫用同位素主要生產堆大部分面臨“退役”,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凸顯。

  我國放射性藥物種類少,研發跟隨歐美,多為仿制,原創新藥匱乏。研發團隊技術和資金薄弱,多止步于基礎研究,較難轉化為產品。

  鑒于此,2021年6月,國家原子能機構等8部門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瞄準醫用同位素生產、放射性藥物研制需求,加快建立穩定的自主供給體系。

  在國家政策利好與行業助力共同支持下,放射性藥物研發已進入快速提升期,但與國際相比還有明顯差距。

  中國工程院作為國家高端智庫,于2021年設立了“國家核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咨詢項目。項目主要聚焦醫用同位素自主供應體系、放射性藥物研發體系和自主品牌高端核醫療裝備發展,開展戰略研究。

  項目歷時1年,已產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完成了5份項目研究報告,為核醫療健康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經過1年的工作梳理,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醫用同位素生產方面,我國部分反應堆整體水平與國際基本同步,但數量偏少、規模偏小,部分醫用加速器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不相上下,但能夠實現國產替代的仍是個位數。第二,在放射性藥品方面,缺乏針對放射性藥物特點的管理體系等,10多年無一例創新型藥物上市,仿制藥受制于醫用同位素短缺斷供,始終難以實現突破。第三,核醫學臨床接治(診療)患者人數遠較其他科室低。第四,核醫學人才匱乏,學科發展不充分、不均衡。

  要促進核醫學產業發展,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第一,出臺促進核醫學衛生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一攬子”頂層政策規劃。第二,進一步優化核醫學衛生健康領域監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第三,大力推動核醫學衛生健康領域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和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第四,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立核醫學衛生健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示范區。第五,積極推動核醫學“走出去”,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貢獻。


來源:健康報(2022年4月2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