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紀念北京市科協成立60周年首都科技工作者座談會”上,首批30名“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院校徐兵河和朱蘭兩位教授榮膺其中。
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評選旨在表彰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愛國奉獻、成績突出、貢獻卓著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激勵首都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評選范圍為在本市各行業、各領域生產、教學、科研、科普等工作一線,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在職、在崗各類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名額不超過30名。該獎項由北京市政府主辦,北京市科協承辦,每3年評選一次。
徐兵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長期致力于乳腺癌領域前沿技術和創新藥物研究,他率領團隊創建了適合我國國情及女性乳房特征的超聲結合X線的篩查新方法,顯著提高我國乳腺癌早診率;開創和發展以分子分型為突破點的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新領域;在國內率先開展乳腺癌耐藥研究,建立外周血無創療效評價新方法及耐藥預測新體系。一系列原創成果引領我國乳腺癌實現個體化精準診療的重大轉變,推動乳腺癌治療5年生存率由90年代的68%提升至93%,躍居國際先進行列。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0余篇,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10余項,牽頭制訂我國規范、指南和共識30余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另獲教育部、北京市、華夏醫學等科技獎勵14項。
朱蘭,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從事婦產科學疑難危重癥及罕見病領域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創立中國女性盆底專業,發明“協和式”盆底重建術,入選國際教程;開創中國盆底疾病三級防治體系,制定中國盆底康復規范團體標準,顯著降低中國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牽頭全球多中心對罕見無陰道MRKH綜合征的遺傳病因學研究,發現PAX8基因突變;原創生物補片法陰道成形新術式治療MRKH綜合征,占中國臨床使用率41%。臨床成果被寫入7項國際指南。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JAMA子刊等發表SCI論文166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2019年十大醫學進展等。
供稿:人事處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