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黃宇光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七個年頭。對于黃宇光來說,這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他四年前調研形成的“恢復托兒所建制”相關提案,得到了回應,國家衛健委在2月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下一步,將實施托育建設重大專項等。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主任黃宇光一直關注“一老一小”話題。他向記者展示了一組國家癌癥中心完成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的數據,2015年中國癌癥醫療總費用為2214億元,2017年增長至2495.6億元,其中,末期及離世前醫療產生的費用占主要部分。2019年,他開始實地調研我國老年末期患者的生存現狀。
“去年五月,我88歲的老母親生病住院救治,如今臟器功能時好時壞,生活質量令人關注;我的老師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間斷住院,也長期離不開身邊護理。”黃宇光向記者分享,親人的親身經歷以及在醫院和養老中心調研的情況,讓他進一步思考,越來越多的老人晚年如何實現高質量的生活。“對不能治愈的生命終末期患者,以家庭為基礎的安寧醫療可以提升生命質量,接受安寧醫療患者可減少總健康照護費用。”
今年,黃宇光帶著其中一份《關于提升死亡質量、完善居家安寧療護保障機制的提案》走進兩會,他提到,一是要完善居家安寧療護的政策機制,建議政策引導推進居家安寧療護,設立居家安寧療護試點基地,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二是推進長期護理險、完善相關支付體系,建議醫療保障體系向早期篩查、晚期安寧療護兩頭延伸,讓“醫保保中間,商保保兩頭”,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三是開展全民生命教育、鼓勵自愿前提下的生前預囑。普及生前預囑和安寧療護知識,建立政策和法律框架;四是,加強與末期生命質量相關的醫療人才培養,推進安寧緩和醫療走進千家萬戶。
來源:健康時報網
供稿: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