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第五屆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人群健康”分論壇在京召開。本論壇廣邀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健康領域的創新融合應用,展開了一系列精彩的交流和討論。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承辦,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劉輝研究員、清華大學尹浩教授和基礎醫學研究所陳陽教授共同主持了會議。
劉輝所長代表舉辦方致歡迎辭,向各位專家表達了誠摯的謝意。他指出,本論壇旨在打造開放與協作的高端交流平臺,促進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人群健康,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為全球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 劉輝所長、研究員
印度尼西亞經濟統籌部長Airlangga Hartarto為本次分論壇發來祝賀,期望通過本論壇促進前沿科學與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健康挑戰。
Airlangga Hartarto先生致辭
清華大學尹浩教授主持了論壇上半場并以“人工智能與區塊鏈賦能醫學健康研究”為題,就人工智能在醫學研究和臨床診療的應用及發展前景分享了獨特洞見,深入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在醫療科研智能體高效可信協作方面的關鍵作用。
清華大學 尹浩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蔡宏民教授以“人工智能助力數字孿生細胞研發及應用”為主題,帶領大家探索了數字孿生細胞技術如何模擬生物系統,幫助專業人員進行個性化治療和精準預測,生動揭示了該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巨大潛力。
華南理工大學 蔡宏民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Greg Zaharchuk教授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他強調,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已超過一般認識上的輔助診斷范疇。他通過分享多個生動案例,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分析中的巨大潛能,激發了與會者的更多思考。
美國斯坦福大學 Greg Zaharchuk教授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張闖教授以“人工智能與醫療領域的互助共贏”為題,探討了人工智能與醫療保健深度融合的互利性,分析了這一融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醫工交叉的理解。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物資學院 張闖教授
論壇下半場由基礎醫學研究所的陳陽教授主持。中山大學林浩添教授以“眼病數字智能診療的技術研發、驗證與推廣”為題,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眼科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應用,分享了這些技術在提高眼科疾病診斷與治療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成果。
中山大學 林浩添教授
北京科技大學班曉娟教授以“智能仿真交互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為題,強調了該技術在改進臨床實踐流程與提升患者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為醫療健康智能化發展的未來拓展了新思路。
北京科技大學 班曉娟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杜克-國大醫學院的柳楠教授圍繞“平衡醫療保健領域AI的創新、患者安全和道德考慮”展開討論,強調推動AI創新的同時確保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并分享了當前有關AI治理的最新見解。
新加坡國立大學杜克-國大醫學院 柳楠教授
最后,基礎醫學研究所陳陽教授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染色質生物學與人群健康”為題,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染色質與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應用,展現了該技術在基因層面推動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價值。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陳陽教授
論壇精彩演講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和廣泛共鳴。大家紛紛表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人群健康是廣闊前景,是時代機遇,更是全球共同責任;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協作,將新技術在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中的深厚潛力,更好、更快地轉化為公眾健康福祉。
現場互動交流
供稿:信息所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