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在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和《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以下簡稱“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王健偉就《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和《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評選的目的、標準、方法及程序作了詳備的說明。
王健偉指出,《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聚焦本世紀在我國完成的,具備重大原創性、引領性的,在支撐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人民衛生健康重大需求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的,且得到國內外充分認可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評選流程上,首先向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征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素材,并基于往年積累建立候選成就素材庫,再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團隊基于“五元價值”完成量化計算,經評審專家組審議、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通訊評選、評審專家組終審,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委會”)審定,最終本年度有3項重要醫學成就入選。
《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聚焦我國學者在2022年度取得的對醫學科學領域產生重要影響的、國際關注度大的或應用潛力大的重要研究成果。評選采取“多元化計量”與“多主體研判”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無偏倚納入多源數據建立候選成果數據庫,包括我國學者在2022年度發表的醫學研究論文、獲授權的國內外專利、獲批上市的國產藥物產品、獲批上市的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等,累計收集多達30萬余條。在此基礎上,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團隊進行數據采集、清洗,并基于計量學指標完成初步遴選,經同行專家評議、評審專家組審議、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通訊評選、評審專家組終審和執委會審定,最終有31項重要進展入選。
相比去年,評選方法做了進一步優化。《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評選過程中,在通訊評審前增加了評審專家組審議,增強評審的專業性、權威性。《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的評選將基于期刊的學科分類細化至基于論文進行學科分類,實現對文獻更準確的歸類;創新性提出基于分學部(領域)拐點計算的量化遴選方法,盡可能在量化計算階段充分體現各領域差異。
王健偉秘書長就評選的目的、標準、方法及程序作詳細說明
科技創新是助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核心動能。中國醫學科學院堅持“四個面向”,積極推進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探索可體現醫學科技成果特點的分類評價體系,努力倡導科技創新的正確價值導向,每年發布的《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和《中國年度重要醫學進展》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發布《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侯云德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韓雅玲、張志愿、強伯勤、王銳、徐建國、施劍林6位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分別發布了臨床醫學、口腔、基礎醫學與生物學、藥學、衛生健康與環境、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領域2022年度的重要醫學進展。
侯云德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本年度入選的《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
韓雅玲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臨床醫學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張志愿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口腔醫學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強伯勤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基礎醫學與生物學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王銳學部委員發布藥學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徐建國學部委員發布衛生健康與環境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施劍林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發布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領域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和 《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文字|醫科院信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