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ˋIDS)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至今依然缺乏安全有效的預防疫苗和根治藥物。目前,多種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的“雞尾酒”方案仍然是控制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雖然這種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但是終身服藥伴隨的毒副作用以及耐藥等問題對臨床治療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研發一種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技術手段仍然是當前國內外的重點課題。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的成功治愈,提示給患者輸入具有HIV抗性的造血干細胞(HSC)或T淋巴細胞有可能是治愈或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有效途徑。前期研究中,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何玉先課題組基于強效廣譜的基于多肽的HIV膜融合抑制劑,通過GPI錨定方式成功制備了廣譜HIV抗性細胞(J Virol, 2019)。與多肽膜融合抑制劑作用靶點不同,本研究利用靶向gp120蛋白亞基的HIV納米抗體m36.4,證實了細胞膜表面表達的HIV納米抗體GPI-m36.4能有效地抑制游離病毒(Cell-free virus)和細胞相關病毒(Cell-associated virus)的入侵和感染。此外,機制研究發現GPI-m36.4能夠影響病毒包膜蛋白(Env)的加工處理過程和子代病毒的感染性,從而提示其多途徑的抗病毒作用。該研究從不同角度證實了強效納米抗體制備HIV抗性細胞的能力,提供了一個新的基因治療策略,為開展艾滋病基因治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本研究結果于2021年1月18日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發表了題為《Generation of HIV-Resistant Cells with a Single-Domain Antibody: Implication for HIV-1 Gene Therapy》的論文。
病原所靳紅亮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何玉先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17-I2M-1-014)、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8ZX10301103)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630061)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3-020-00627-y
文圖|病原生物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