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常年處于人類致死疾病的首位,尤其是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和心衰發(fā)生風險,其關鍵病理因素之一是心肌梗死患者在血運重建治療中伴隨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調控機制目前仍不清楚,尚無相應的治療藥物,是世界心血管領域學術研究與藥物發(fā)現的焦點。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王淼教授課題組發(fā)現,體內的一種前列腺素E2(PGE2)活性脂類小分子及下游信號通路可以減少缺血再灌注對心肌的損傷,在心梗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在2019年4月23日在線發(fā)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9-09492-4)。
研究發(fā)現,心肌缺血再灌注過程中PGE2合成增加,COX-1和mPGES-1作為PGE2合成的兩個關鍵酶,具有顯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PGE2抑制炎癥細胞與血管內皮的相互作用,減輕炎癥細胞向缺血心臟組織的侵潤和損傷(見下圖),并且通過擴張微血管改善缺血組織的血液供應和能量代謝。進一步研究發(fā)現,PGE2受體4(EP4)介導了PGE2的保護作用,其中內皮細胞EP4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探索這一機制對疾病治療的意義,研究人員在小鼠心肌梗死后給予臨床上使用的PGE類似物–米索前列醇藥物和EP4激動劑,發(fā)現這兩類藥物均能顯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心功能。
該研究首次報道PGE2是微循環(huán)的關鍵調控分子,揭示了mPGES-1和內皮EP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過程中的重要保護作用,EP4或許可用作臨床治療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新靶點。PGE類似物藥物在治療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的驗證。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批準號:81370222、81570269)和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與健康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2016-I2M-1-006/003, 2017-I2M-1-008)的支持,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yī)院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朱麗媛、徐傳勝、霍星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王淼。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492-4
文|阜外醫(yī)院
編輯|王京 審校|齊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