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張磊/楊仁池團隊在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美國血液學雜志》在線發布了題為“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trombopag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ingle arm, phase II trail”(艾曲泊帕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合并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單臂、II期臨床研究)的文章,國際上首次前瞻性地評估了艾曲泊帕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合并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HBV)的療效和安全性,為ITP-HBV患者提供了更優化的疾病管理方案。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毒感染之一,全球患病率為3.5%。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對伴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ITP患者(ITP-HBV),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會增加HBV再激活的風險。因此,如何提高血小板計數且不增加HBV激活風險是ITP-HBV患者治療的難點及預后的關鍵。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s)可促進骨髓巨核細胞生成成熟血小板,同時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較弱,已證實其對成年ITP患者整體有效率為80%。然而,TPO-RAs在ITP-HBV患者中維持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仍缺乏循證證據。
該研究前瞻性納入了2018年至2021年全國六個中心共48名ITP-HBV患者,其中46例患者完成研究第一階段,37例患者完成了第一及第二階段共22周的研究,主要研究終點為艾曲泊帕治療6周后血小板計數≥50×109/L的患者比例。結果顯示,67.4%的患者達到研究主要終點,中位應答時間為8天。至研究結束時,87.0%的患者在22周的治療期內至少一次血小板計數≥50×109/L。通過亞組分析顯示新診斷、持續性及慢性ITP-HBV組均能獲得穩定、快速的血小板計數提升。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肝功能異常,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復正常或經保肝治療后緩解,有1例受試者因肝功能異常合并血栓發生退出研究。該研究表明,艾曲泊帕對ITP-HBV患者治療有效,不良反應可耐受,為ITP-HBV患者的治療提供了高質量的循證醫學依據。
該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2270152、81970121)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20-I2M-C&T-B-086、2022-I2M-2-003)的支持。血液病醫院張磊主任醫師、楊仁池主任醫師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彭軍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血液病醫院陳云飛副主任醫師、博士生徐艷梅、孫婷主治醫師、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月婷副主任醫師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博士生胡悅芬為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doi.org/10.1002/ajh.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