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后疫情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2019級黨支部理論學習1+1活動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一二·九”精神,是一份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是一份舍我其誰的民族擔當;作為當代青年學生,關注時事發展、承擔時代使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仍呈現增速暴發態勢,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逾5900萬例,死亡近100萬例。相較國外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我國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

新時代必有新使命,進入后疫情時代,我國也必將面臨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一關鍵時期,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傳承先輩精神、承擔這份時代使命呢?



2020年11月22日,預科2019級黨支部以“后疫情時代: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開展了理論學習“1+1”活動。本次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調查研究、梳理后疫情時代的疫情暴發原因及相應管控措施,同時結合對國家疫情監管防控制度的學習,思考在防疫常態化的后疫情時代,我們應如何不斷完善提升疫情監管防控機制,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穩定發展。同時貫徹并弘揚“一二·九”精神,引導同學們形成未來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有幸邀請到了北京市衛健委應急辦鄧鍇副主任、疫情防控工作組檢測轉運組李丹副組長和中國疾控中心流調溯源專家組王宏、王佶兩位技術專家參加本次活動并作主題報告。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協和預科2019級黨課小組的全體成員,北京協和醫學院新型八年制醫學教育辦公室副主任、預科2019級輔導員唐琳老師,預科階段輔導員、學生處劉文浩老師和協和預科2019級思政輔導員蘇曉雅、季凡森。會議由邸亦奧同學主持。


03.png

鄧鍇老師介紹防控體系與疫情形勢


首先,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應急辦公室副主任鄧鍇老師帶來主題為《新冠疫情防控與首都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報告。

鄧鍇老師首先介紹了北京委“應急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主要職責和日常工作,這是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新冠疫情暴發后,北京市在市委領導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機制的統籌指揮下,織密筑牢抵御疫情的銅墻鐵壁,統籌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守護著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首都各方面運行穩定。同時,各級政府、駐京中央單位、解放軍部隊、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嚴格落實“政府—行業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不斷完善群防群控機制。

鄧鍇老師回顧了自2020年1月19日確診第一例以來,北京新冠疫情從發生到平抑所經歷的國內輸入本地傳播、境外輸入、聚集性暴發和常態化防控的四個階段。① 1月下旬“本地傳播”是指疫情初期湖北地區輸入病例造成北京本地疫情的傳播。當時武漢疫情嚴峻,民眾恐慌情緒嚴重,北京市迅速建立疫情播報機制,每日多渠道滾動式權威發布疫情實況和政策解讀;同時建立“社區防控組”,動員黨員下基層,和社區干部、志愿者及群眾一起,全面排查和防控。② 3月“境外輸入”階段,成立了機場指揮部御疫情于國門之外,不斷升級入境管理,迅速改建啟用小湯山應急戰備醫院,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狀況。③ 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暴發“本地聚集性”疫情且進展迅速,衛健委快速反應,“精準溯源、精確打擊、精準防控”,劃定風險分級/分區、大幅提升日檢測能力,疫情持續時間和發病至確診用時中位數均較前期明顯下降;在此基礎上,以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積極推動復工復產,有序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④ 新發地疫情遏制之后,北京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在黨的領導下進一步強化首都公衛應急管理體系頂層設計和體系機制建設,制定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重點任務,如提高疾控監測預警檢疫能力、強化基層防控和醫防融合能力、完善防控救治體系、加強設備設施建設等等。

鄧老師指出,全球疫情形勢并不樂觀,各國社會體制和防疫策略各不相同,有些國家的消極防疫模式更是給秋冬季疫情第二輪暴發的全球險情雪上加霜。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我國疫情則時有局部反彈,需要做好新冠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準備。應對策略方面,則是在堅持黨的統一領導下,完善抗疫體系,提升抗疫能力,提高全社會對公共衛生重視程度,并發動群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達到“人人參與、人人共建、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50分鐘的報告可謂是高屋建瓴、高潮迭起,牢牢吸引住了全場與會者們;大家全神貫注地聆聽和感受著每一項決策、每一個行動背后兇險疫情的驚心動魄、舉國抗疫的波瀾壯闊。


王.jpg

王宏老師分享流調溯源經歷


在了解宏觀形勢與體系之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調溯源專家組主管技師王宏老師以“戰疫時期的疾控衛士”為主題,從中國疾控中心主要職責(見下圖)、病毒病所主要貢獻、我的抗疫經歷三個角度切入講述疾控衛士在疫情期間的偉大貢獻。


主要職責.png


病毒病所在新冠疫情之初24小時內即完成第一批標本測序,獲得了新冠病毒全長基因組、成功研制了敏感性特異性顯著優于前期試劑的PCR檢測試劑,僅用5天便成功分離了第一株新冠病毒,編制出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檢測指南》、首次向世界發布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和電鏡照片,多次派員奔赴疫情暴發地參與疫情防控指導工作。

之后,王宏老師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向我們講述了疫情期間疾控衛士們默默無聞、平凡卻不平靜的抗疫故事。他們的足跡遍布湖北武漢、黑龍江綏芬河、吉林舒蘭、北京、天津、山東青島、遼寧大連、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等國內疫情暴發點:不畏艱險的環境采樣、科學抗疫的溯源追兇,疾控衛士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一個個移動負壓帳篷式實驗室成為他們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的抗疫堡壘,病毒溯源在他們夜以繼日的檢測分析中浮現真相…… 仗劍執守護民眾,俠骨柔腸疾控人,王宏老師現場分享了他在抗疫期間忙中偷閑創作的數篇詩詞歌賦,抒發自己的抗疫情懷。其中,破陣子·大連戰疫最后一句“執劍除魔沖在前,笑對風云變!”更是展現出了疾控衛士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激起全場雷鳴般掌聲。


大連.png

破陣子·大連戰疫(王宏)

黨課小組成員分享前期工作

活動之前,黨課小組分別選取疫情數據、抗疫政策和天津疫情案例等三個主題進行整理和剖析。嘉賓分享之后,活動進入各黨課小組的調查結果匯報環節。


小組01.jpg


疫情數據概覽對2020年下半年疫情數據進行了梳理和可視化,總結了最近疫情的發展狀況。

7月末至8月初,新疆烏魯木齊暴發疫情;10月末,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三村工廠再次出現本地病例;其余本地疫情還有10月青島醫院聚集性疫情(院感事件)和10月/11月天津疫情反復。總體來看,盡管多次出現本地疫情小暴發,但是防控體系響應迅速,疫情溯源定位更加精準清晰,患者救治和疫情控制越來越迅速高效;這證明我國的常態化防控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同時,也需要關注周邊國家的疫情狀況,認識到我國仍存在疫情風險。


小組02.jpg


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組由宏觀到微觀,分別介紹了近期國家、醫院、校園的疫情防控政策。

首先是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中強調了以預防為主,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并重點關注了重點場所、人群的防控工作。醫院的防控工作以阜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為例,有測溫、檢測、病區管理、技能培訓、防控督導、物資儲備等內容,需要醫務工作者們做到規范、標準防控,針對性強化預防措施。他們展示了校園防控與政策的對應,體溫上報、公共教室預約制度、防接觸措施,都在時時刻刻保護著我們的安全;我們應當積極配合,并思考措施是否可以進行改進。


小組03.jpg


天津疫情案例思考組以天津疫情再暴發案例以小見大,分析第二次疫情暴發的原因、應對措施和啟示。

原因方面,天津這次再暴發的主因是傳染性強、難以溯源的冷鏈傳播。疾控應對措施方面,天津迅速進入戰時狀態,追溯確診病例行動軌跡,并對所有進口冷凍食品進行全覆蓋檢查;從長遠措施上看,將對冷鏈產品及其物流開展常態化有序檢查,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監管、對主管部門實施更為嚴格的質控監督。啟示方面,認識到冷鏈環境更利于病毒長時間存活而帶來的病毒傳播威脅,國家將會對冷鏈產品輸入進行更為嚴格的管控,從各個環節杜絕疫情隱患。當然,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要注重提高警惕,盡量熟食,做好一切防護。

活動現場,同學們還積極展開話題討論,分享思考:

“如今我國地方政府在疫情應急防控方面與武漢疫情暴發時有哪些改進與提升?”

武漢疫情時期應對疫情是被動的,是患者來到醫院之后才能被檢出;到天津出現疫情時,感染者基本都是通過核酸檢測等方法主動篩查出來的,防控關口前移,更有效遏制疫情播散。武漢疫情時,為遏制病毒而采用封城的無奈之舉,對人民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抗疫認識更深之后,對高風險區的范圍劃定更為精準,這樣對人民生活影響較小,抗疫工作更好開展。最重要的是,依法科學有序防疫;隨著對病毒傳播特點的更加深入了解、隨著檢測技術和大數據相結合的溯源定位(例如冷鏈傳播的路線推測),我們的防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會更加高效、精準和完善。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各地零星的疫情暴發及其防控舉措對于我國后續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有哪些借鑒意義?”

小規模的爆發可以暴露當前疫情工作的不足之處,同時對民眾的危機意識可以加強,能更好的開展群防群控工作。從樂觀的一面看,它能改善我們的常態化防控工作。


討論.jpg

黨課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活動進入尾聲,各位嘉賓都對我們的活動進行點評,提出改進的建議,同時鼓勵我們應持續關注公共衛生事業,爭取在未來可以為我國的衛生安全工作做出貢獻。


李丹.jpg


北京市衛健委疫情防控工作組的轉運檢測組副組長李丹老師強調我們在尋找材料的同時,也應樹立起更加宏觀的概念,將視角擴大到頂層設計的角度,關注整個社會各部門的合力工作;同時也要看到政策、管理的更新迭代和變化軌跡。王宏老師指出我們當前臨床專業與公共衛生專業的區別,通過舉例說明一個突發事件的解決需要社會各部門的配合。王佶老師則鼓勵我們繼續積極關注公共衛生事業,從旁觀者到參與者。鄧鍇老師點明題目“機遇與挑戰”,指出醫療行業的趨勢是大健康體系,衛生領域的人才因此需要拓寬視野,在“讓健康融入萬策”的背景下,尋找自己的機遇。


唐琳.jpg


唐琳老師最后總結道,協和的醫學生不能只重視學業與課堂、醫術與醫患,更要有高遠的視角和寬闊的視野,要了解中國醫療體系和社會運行機制,關注民眾需求和國家健康戰略,這也是醫學勝任力中的重要部分。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從宏觀層面對國家和政府的抗疫防控工作有了更為全局、全面的了解;但抗疫防控工作不僅僅是政府和國家的事,更是我們青年學生作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一分子的責任和使命。回顧2020年舉國抗疫的歷程,協和預科學生也始終在用自己的力量助力抗疫,例如“白衣鄉路”項目中,我們通過推廣“鄉音喇叭”助力抗疫科普宣傳。除此之外,預科同學撰寫居家防護科普文章、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支持文章、捐獻醫療防護物資等等的抗疫行為,也都值得贊賞和鼓勵。那么進入后疫情時代,我們醫學生又該如何承擔這份時代責任呢?其實很簡單,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平凡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影響和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不麻痹不松懈,堅持做好防疫常態化的每個必要環節,不負“科學濟人道”和“悲憫、專注、自省”的校風校訓,更不負國家對我們的殷殷期盼。

“一二·九”那段歷史雖然離我們已然遙遠,但是它的精神卻永遠不會埋沒于歷史的長河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我們青年學生只有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關注國家時事,才能真正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歷史使命,讓“一二·九”精神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