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以“構建我國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為主題的2024年中國醫學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大會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以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醫學科技創新。
???醫學教育是健康中國、教育強國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交匯點
“醫學教育,一頭連著健康中國,一頭連著教育強國,是健康中國、教育強國兩大戰略的重要交匯點,承載著培養捍衛14億人民生命健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院士這樣表示。
在陳竺看來,本屆大會以構建我國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為主題,聚焦醫學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深入探討醫學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性、長遠性、前瞻性問題,這對于推動我國醫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對于陳竺院士所言‘醫學教育一頭連著健康中國、一頭連著教育強國’,我深表認同。醫學教育是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是天大的事,也是偉大的事?!苯逃奎h組成員、副部長吳巖補充道。
吳巖還介紹,雖然擁有“四大”特點,但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尷尬的現狀,“改變這樣的現狀,需要從人才這一源頭上解決問題,需要醫學教育的小邏輯服務于健康中國的大邏輯,真正培養出有用、管用的人才來?!?/span>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醫學衛生健康事業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文明和人民福祉,而醫學教育則是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比珖f常委、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指出,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中的部分突出問題,均可以從醫學教育中找到或直接或間接的原因,故醫學教育亟待明澈學理,正本清源。
???醫學人才的培養,也應順時謀變
如何才能培養出有用、管用的醫學人才?吳巖認為,這需要醫師和教師強化自身標準,著力提升“五術”,即道術、技術、學術、人術、藝術。
“因為,如果醫生、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不高于社會標準,就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合格的教師,更不要說大老師、大醫生了。而不管是大醫生還是大老師,都需要有精湛的技術才能教好書、看好病。并且,要做好一個大醫生、大老師,還需要有精湛的學術和仁愛之心,才能干好這個行當。此外,要做好大醫生、大老師,還得有大藝術,畢竟,學生和病人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教育和對待他們光有熱情是不夠的?!眳菐r解釋道。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看來,新時期要做好醫學人才的培養和醫學教育的改革發展,應“注重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培養新時期健康中國建設者;注重以教育質量為核心,培養會看病的好醫生;注重加強對青年學生和學員的關心關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曾益新還特別強調了基層人才的培養問題。他說,黨的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共38個字,第一句話就是“以基層為重點”?!皣乙哺叨戎匾暬鶎有l生人才的培養工作,從2010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面向中西部地區啟動了農村訂單定向生免費培養項目,目前共招收了8.2萬名本科定向生,為基層培養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醫生隊伍。”
王辰則表示,醫學教育分為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三部曲”,醫生的教育與職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F在,醫療工作已經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再向“以人為中心”轉化,要應對這樣的轉變,就需要通過醫學教育改革來構建現代醫學教育體系,并改善醫學衛生實踐。
“北京協和醫學院也在醫學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比如,自2018年開始,北京協和醫學院啟動了‘4+4’醫學教育模式,從全球高水平大學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學醫,將醫科定位為研究生教育。同時,自去年開始,北京協和醫學院與北航、北理工、中科大、北師大等高校合辦‘協和醫班’,在本科階段即引導、吸納多學科、愛醫學、賢能者,來學醫、行醫、傳醫。這些探索,初步實現了‘納多學科背景者、納愛醫者、納天下賢才學醫行醫傳醫’的辦學初衷。”王辰介紹。
???融合創新,深入推動醫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推動我國醫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還應著力補齊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社區醫學、醫學管理學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強化醫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社會學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視醫學生在早期就介入社會實踐,特別是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見習、實習。希望與會專家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緊盯醫學科技發展趨勢,聚焦人民健康服務需求,以新理念、新定位、新內涵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陳竺表示。
王辰也建議,醫學應全面加強與理學、工學、社科、人文等的交融。因為,醫學作為多學、人學、至學,是一個獨特的、綜合的、巨大的體系,這一體系通過“促、防、診、控、治、康(六域)”及“語、藥、械、食、居、環(六寶)”實現對照護對象的全方位健康照護,才最終實現個體健康、群體健康、一同健康、健康大同。
“要辦好醫學教育,還需要注意在醫教研協同發展方面真協同、真融合,并實現醫學院和附屬醫院這‘兩院’的‘雙向奔赴’。沒有一流的附屬醫院,就培養不出真正的好醫生,這是世界的通例。所以我們要加強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就需要在最后一公里的臨床方面下大功夫,不然,我國的大醫生就可能后繼乏人?!眳菐r坦陳。
在吳巖看來,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與藥學教育也沒有真正打通。他認為,如果沒有藥學教育、藥學人才培養的真正提高,醫學也會拉后腿,因而醫學教育與藥學教育也應該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醫學教育的大突破。
“此外,還應該重視醫學工程的發展。社會在發展,醫生的診療技術、診斷技術也需要發展,這就需要醫學裝備、智能工程等的交叉融合??偟膩碚f,醫學教育雖然是一個專門的領域,但也應該打開視野引進新技術,才能交叉融合出新成果?!眳菐r最后表示。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