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大師講堂”成功舉辦
諾獎得主介紹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創新系統
2015年9月16日上午,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前任院長、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評獎委員會前主席、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Bengt I. Samuelsson教授應邀做客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大師講堂”,并做了一場題為“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創新系統”的精彩講座。曹雪濤院長主持了本次“協和大師講堂”,醫科院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部分成員,以及其他院所領導和專家參與了此次學術和接待活動。
曹院長首先向與會專家簡單介紹了Samuelsson教授的研究經歷。Samuelsson教授于1960年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獲得醫學與化學博士學位,后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并返回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繼續研究工作。Samuelsson教授的研究集中在脂類的代謝,包括膽固醇的代謝機理,隨后轉向花生四烯酸的研究,特別是其代謝產物鑒定,如前列腺素、白三烯類等。由于發現前列腺素和相關脂類代謝產物,他198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Samuelsson教授所做報告的核心是介紹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創新系統。該系統的基本組成環節是探索未知(discovery)、發明(invention)、轉化(translation)和創新(innovation),而其中最核心的是科學家的探索與新發現,科學家參與對新發現的再發掘和設計、轉化和用于人類生活和實踐的全過程,并且對創新發現的成果擁有100%的知識產權,這就給創新帶來了無限活力。為了保證科學發現能夠成功轉化和用于現實生活,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專門設立了創新辦公室及創新委員會,搭建管理平臺。此平臺為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指導,并安排相關的交流和學術活動,促進學術界和產業團體的合作共贏。此外,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還開設了培養生物企業家能力的碩士課程,為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企業家能力方面的免費課程,2014年有200人獲得了此專業的碩士學位。自1996年至今,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已有1450項創新研究轉化為相關醫療產品,其創新系統為項目管理、融資、專利申請及企業規劃等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引導,并在歐洲創新和科技合作方面得到了普遍認可。
報告結束后,Samuelsson教授與醫科院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成員進行了互動交流,使我院青年科學家們在如何轉化科研成果方面深受啟迪。此外,Samuelsson教授還參觀了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及婦產科,就其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試驗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國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