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正在進行模擬氣管插管的學生,是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試點班的新生,這個班共有30名學生,他們的本科教育分別來自北大、清華、復旦等國內‘雙一流’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等國際排名前50的學校,但是他們的本科專業并非醫科,而是來自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等12個專業……”
近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報道了北京協和醫學院“4+4”教育模式創新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的實踐。而早在2010年《弗萊克斯納報告》發表百年之際,《醫師報》便以“醫學教育:知難,行不易——弗萊克斯納報告百年紀念”為題,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其深遠影響與給我國醫學教育模式帶來的啟示進行了深入探討。11年彈指一揮間,我國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從未停歇,也結出了累累碩果。
伴隨“協和”百年華誕,《弗萊克斯納報告》中文譯本于近日正式出版,將這個話題又帶入我們的視野。
開展大醫學教育
早在1866年美國醫藥傳教會在我國開設博濟醫科學校以來,“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教學模式(醫學基礎課、臨床專業課、臨床實習)一直沿襲至今,“老師教、學生記、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依然主導著我國醫學高等院校教學的“半壁江山”。
“教育是在為明天、后天培養人才,必須往遠處看。要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創造性。要讓最好的學生選擇學醫,將來讓最好的醫學生成為最好的醫生?!敝袊こ淘涸菏?、浙江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巴德年介紹,我國絕大部分醫學教育先驅均主張辦大醫學、辦大醫學教育?!八^大醫學教育,就是培養既懂公共衛生知識,又有扎實臨床基礎知識,在工作中懂預防、會看病、能和患者良好溝通交流的好醫生。”
“正確理解醫學的本質和醫學的目的,對醫學教育至關重要??茖W求‘真’,人文講‘善’,藝術要‘美’。而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統一,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故此,醫學主張和弘揚‘真善美’?!卑偷履暝菏空f。他認為,應對所有的醫學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訓練機會,同時還要有一定程度的藝術熏陶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即“人文心、科學腦、世界觀、勤勞手”。
《弗萊克斯納報告》111年“4+4”與我國“八年制”有機融合
“4+4”醫學教育模式要從百年前的《弗萊克斯納報告》談起。今年是該報告發表111周年,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孫集寬翻譯出版了該報告的中文版。
1910年,在美國教育委員會、卡內基基金會等機構的慷慨捐助支持下,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完成了對美國和加拿大共155所醫學院校的調查,發表了題為《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教育》調查報告,后稱《弗萊克斯納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诽岢觯禾岣哚t學院入學標準、4年標準化學制、關閉不合格醫學院、重視臨床教學和研究、質量重于數量等精英化醫學教育理念并以“約翰·霍普金斯模式”作為模范進行推廣,對北美乃至全球醫學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影響。
在其后十多年中,一大批辦學質量不合格的醫學院被淘汰,而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為代表的“教學-科研-臨床”緊密結合的高水平醫學院校則獲得大量資金支持,樹立起“科學醫學”(Scientific Medicine)的旗幟,從大學本科(一般為 4年)畢業生中遴選優秀人才成為醫學生,經過4年嚴格的同質化培養,成績合格者授予醫學博士學位——而這,就是“4+4”醫學教育模式的伊始。這些措施使美國醫學教育從落后和混亂的狀況逐漸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一流的醫學教育,成為現代美國乃至世界醫學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4+4”醫學教育模式有三大妙處
目前,我國醫學教育模式復雜多樣,各種學制并存。但不管是哪種學制,我國的醫學生都是高中畢業后通過高考直接進入醫學院,很少接觸其他學科。
王辰院士在《報告》譯序中指出,在當前和未來可能對醫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各個學科中,不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還是生命倫理等,都需要廣博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素養基礎,以及在某一領域(如數學、物理、化學、工程、社會學等)較為深入的學習和研究——而達到這一要求的最佳途徑莫過于在高水平大學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在此基礎上培養出的醫學生,經過各種途徑的不斷訓練和深造,在不遠的未來將有可能具備帶領多學科團隊挑戰和沖擊醫學科技制高點的能力。
王辰院士認為,“4+4”學制具有三大“妙處”,可為醫學發展注入核心動力。一是可以納多學科素養者從醫。醫學生由此具有多學科背景,醫學界由此形成多學科素養與能力;二是納天下賢才從醫。“4+4”模式可以使醫學院有機會在各大學、各學科優秀的投考本科生中優中選優地選擇醫學生,充分保證對未來從醫者的高素質要求;三是納愛醫者從醫。經各專業本科教育后最終選擇學醫者,體現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間內心經過比較后決定的未來職業取向,是青年學生心智較為成熟后的專業選擇。這些學生學醫富于熱情和主動性,在后來接受大量的醫學教育資源投入后,從醫穩定度和從業水準高。
“基于以上三點,我認為,‘4+4’是在目前教育體系下,所能設計出的幾乎最佳的臨床醫學院校教育模式。”王辰院士說。
“4+4”有望成為未來中國醫學教育主流模式
其實,“4+4”醫學教育模式早在百年前就與北京協和醫學院“擦肩而過”。
1917年,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以當時可能達到的歐美最高醫學教育標準建立了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啟了中國基于“科學醫學”的當代醫學教育。幾乎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同期、同模式建立的協和醫學院,原本有望完全開展北美“4+4”模式,然而當時的中國尚無可以提供高質量本科課程、滿足入協和醫學院之前本科教育標準的大學體系。因此,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在當時中國本科教育水平最高的燕京大學設立了醫預科,招收優秀高中生,釆用從醫預科到醫學院一體化八年學制的培養模式,并沿襲至今。
如今,我國部分大學本科的辦學質量已接近世界水準,在中國實行“4+4”的本科教育條件已經具備。同時,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與世界各國大學的聯系日益增多。因此,當前在中國實行“4+4”的本科教育條件已經具備。在2018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以及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克服諸多困難和障礙,終于在全國成功肇建“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如今,經過近3年的招生,北京協和醫學院已錄取80余名來自國內外多所高水平大學,有著多學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
王辰院士表示,“4+4”醫學教育實踐,在條件具備時可以推廣至更多的中國醫學院校,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醫學教育的主流模式。
其他省份醫學院校醫學教育改革舉措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探索開啟了“4+4”培養臨床醫學博士的模式,并于2018年9月公布了2019級臨床醫學“4+4”項目碩博班報考指南的信息。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巴德年教授在浙大醫學院開辦了“八年一貫、兩段完整”的培養醫學博士的標準化體系,同時積極推進標準化全科醫師和規范化住院醫師培養制度,并于2006年實施了不分專業的醫學大類招生。
2010年,廣州醫科大學開辦統籌實驗班(南山班),由鐘南山院士擔任總班主任。“南山班”每年招生32~40人,采用全英或雙語教學,注重與國際接軌,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培養未來的臨床醫學家、臨床醫學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
2021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探索臨床醫學“4+4”長學制。
來源:醫師報
編輯:胡葵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