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我校基礎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雪濤院士課題組與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完成的“炎癥消退和免疫穩態調控的新機制研究”成果榮居榜上。這是曹雪濤院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第五次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也是我校科研工作的一項重要突破。
機體免疫系統能夠通過“發炎”的方式抗御感染,但有時“發炎”過度會損傷自身機體而導致諸多炎癥性疾病。如何及時終止炎癥免疫反應是免疫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曹雪濤院士課題組發現,在炎癥免疫活化的晚期,即炎癥消退期,表觀遺傳酶Tet2能反饋性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并通過急性內毒素休克與結腸炎模型證實,Tet2可結合表觀抑制性調控分子HDAC2,選擇性地直接結合炎癥因子的基因啟動子從而阻止其表達。該研究揭示了表觀修飾介導的轉錄調控是炎癥消退期炎性細胞因子表達關閉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從而修正了以往廣泛認為的炎癥信號轉導負調控分子起決定性作用的學術觀點,為炎癥消退、抑制炎癥持續反應、阻止自身免疫病等提出了新機制,為免疫學與表觀遺傳學交叉研究提出了新方向。此外,該課題組還進一步發現E3泛素連接酶Nrdp1能夠通過抑制T細胞過度和持續活化而及時阻滯了炎癥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以上研究結果分別于2015年9月和11月發表在《Nature》和《Nature Immunology》上,得到了國際免疫學界的高度評價。為此,課題組成員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上報告,介紹相關研究工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了和學術地位。
本年度入選的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和中南大學等8所高校所牽頭申報的項目。“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舉辦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較高的聲譽,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院校科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