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國際知名綜合性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共同主辦的2024第十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正式在京開幕。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柳葉刀》主編、《柳葉刀》系列期刊高級副總裁理查德·霍頓(Richard Horton)博士出席大會并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挪威卑爾根大學倫理和優先設置中心主任奧勒·諾爾海姆(Ole F Norheim)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院長笛邇·貝尼格豪森(Till B?rnighausen)教授、愛思唯爾全球期刊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孫巖博士,以及國家統計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主持。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在開幕致辭中對《柳葉刀》團隊及參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本次會議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柳葉刀》十年精誠合作的里程碑,也是雙方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深厚友誼的重要寫照。十年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柳葉刀》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同致力于促進醫學科技創新和改善人類健康福祉,以會議為橋梁,著力打造“開放共享 協作創新”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十年來,會議的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凝集各學科智慧與社會各界力量的學術平臺,促進了基于科學的衛生健康研究向衛生健康政策的轉化。未來希望雙方在此堅實合作基礎上,進一步聯合應對全球健康挑戰和威脅,共建科學的、團結的、有韌性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促進全球衛生公平,為實現同一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柳葉刀》主編、《柳葉刀》系列期刊高級副總裁理查德·霍頓博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柳葉刀》系列期刊合作的十周年,是雙方合作關系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他對中國醫學科學院過去十年的支持與合作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提到,“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已成為展示中國頂尖醫學科研成果的重要平臺,對中國的人群健康和臨床照護乃至全球醫學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他對來自中國的科研成果質量給予了肯定,并表示《柳葉刀》系列期刊為審閱和發表這些重要科研成果感到自豪。在當前動蕩且難以預測的時代,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合作能夠有效緩解緊張局勢和消除猜疑。科學和醫學在促進和平、建設與國家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公共產品和環境保護領域。中國的持續經濟增長為全球帶來了重大利益,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共同的全球衛生挑戰,如全民健康覆蓋、非傳染性疾病、老齡化和醫療費用上漲等。柳葉刀正與中國專家合作柳葉刀委員會報告,針對諸多緊迫的健康問題展開研究,主題包括群健康、生態文明、精神健康、健康扶貧、初級衛生保健、肝癌、糖尿病、亞太地區心血管疾病等,旨在為設計應對措施和制定行動計劃貢獻力量。
2024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柳葉刀》合作舉辦“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的第十年,中國醫學科學院攜手中國專家學者與《柳葉刀》共同紀念這一歷史時刻。此次會議共設三個主題演講和八個專題討論。專題討論分別是全球衛生2050專題、腦健康專題、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女性與健康專題、以及《柳葉刀-公共衛生》中國專題、 eBioMedicine 專題、《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專題和《柳葉刀-感染病學》專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就“健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健康與經濟是人類發展的兩大主線,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仍面臨投入不足、醫療衛生人員就業缺口、高質量醫療衛生資源匱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人群健康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公平性的實現。他表示,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將有力推動經濟增長,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群預期壽命將顯著提高,進而提高人類福祉。他呼吁加大健康投資,使用健康指標衡量社會發展狀況,將衛生健康需求、市場、產業融入大衛生、大健康政策,推動醫療衛生事業及健康產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
挪威卑爾根大學倫理和優先設置中心主任奧勒·諾爾海姆教授(Ole F Norheim)發表了題為“2050全球衛生:至本世紀中葉將過早死亡人數減半之路”的主題演講。他提出,通過對高、中、低收入國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健康投資,我們有望在本世紀中葉實現人類福祉的顯著提升,達成“50 by 50”目標——即到2050年將過早死亡(即70歲前死亡)的概率降低50%。他著重指出,關注傳染病、孕產婦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道路傷害、自殺等15個優先健康議題,將極大地促進死亡率和患病率的下降,并增強國家衛生系統應對健康挑戰的能力。他建議政府部門應合理調配預算,優化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對衛生健康領域的投入,同時采用科學的投資策略并制定有效的政策,這對于有效應對全球衛生挑戰具有關鍵作用。
在第一個全球衛生2050專題中,美國哈佛大學Lawrence H. Summers教授對全球衛生改善的背景和動機做了詳細的闡述,他表示,健康投資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正逐步降低成本、惠及更多人,為全球衛生事業帶來新的希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劉國恩教授在報告中探討了健康政策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他特別強調經濟增長與健康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力薦從星球健康的系統視角,重視各國向資源節約型與低碳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大力加強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和服務體系建設;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陳思邈教授基于柳葉刀投資衛生健康委員會《全球衛生2050》報告所推薦的模塊化方法,介紹了中國實現2050年過早死亡率減半這一目標的路徑,并以習水縣衛生健康與社會發展項目為案例,介紹了團隊正在開展的現場工作;南丹麥大學Angela Chang教授基于詳實的數據分析展示了過去數十年中國在人口健康和死亡率改善方面的卓越進展,她強調,中國經驗為全球健康政策提供了獨特的借鑒價值,未來亟需更深入的本地化數據研究以指導精準政策制定,從而進一步推動健康公平與投資效益的最大化。該專題由《柳葉刀》主編、《柳葉刀》系列期刊高級副總裁理查德·霍頓博士和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院長笛邇·貝尼格豪森教授共同主持。
在第二個腦健康專題中,倫敦大學學院Gill Livingston教授分享了關于癡呆預防、干預及照護方面的研究進展,她強調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因素對癡呆癥具有潛在影響,并提出通過改善人們的大腦健康狀況,可以預防高達45%的癡呆癥病例,增加認知儲備和減少大腦損傷被視為減少癡呆癥患者數量或延緩癡呆癥進程的潛在機制;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的曹仲博士分享了關于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癥全球宏觀經濟負擔的研究進展。他指出,盡管高收入國家目前面臨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癥帶來的最大宏觀經濟負擔,但長遠來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將主要受其困擾,并進一步強調了將投資導向全球倡議中以減輕這些疾病及其引發的經濟挑戰的緊迫性;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血管病中心劉建民教授分享了一項關于球囊導管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內取栓中的應用研究,該研究通過PROTECT-MT試驗確定球囊導管與傳統導管的差異。該專題由《柳葉刀-全球健康》高級編輯金平閱博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聯合所長羅敏敏教授共同主持。
在第三個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專題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通過對中國糖尿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進行梳理總結,分享了中國心血管代謝與惡性腫瘤隊列(4C)研究的發現與啟示,介紹國家代謝病管理中心(MMC)的籌建經驗,期望以中國經驗助益世界的糖尿病防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趙方輝教授系統梳理了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和其致病因素,詳細闡述了我國腫瘤疾病負擔及其綜合防控現存挑戰,并強調了疫苗接種在加速推進我國腫瘤防控的重要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希教授介紹了ChinaHEART項目通過建設大規模自然人群隊列,致力于推動中國心血管病防治及醫療體系優化,并針對基層醫療資源和能力不足等問題,開發了SMARTER綜合干預工具包,為患者提供權威、經濟且可持續的健康管理方案;中日友好醫院楊汀教授系統介紹了中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領域的創新實踐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將慢阻肺病納入國家慢性病監測體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幸福呼吸”項目等,顯著提高了慢阻肺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能力。該專題由柳葉刀旗下期刊eBioMedicine高級編輯賈旭明博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邵瑞太教授共同主持。
在第四個女性與健康專題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陳蓉教授針對中國更年期管理提出了新見解,她指出,在當前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應高度重視更年期女性的健康管理,她強調應將更年期視為一個正常的生理階段,既不忽視其對女性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也不應過分夸大這些影響;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媛媛教授在報告中探討了生殖醫學領域中的輔助治療及存在的不足,她呼吁應加強對不孕癥患者心理和社會支持的研究和服務,以提高其生活質量;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介紹了在我國西部衛生資源缺乏地區消除宮頸癌的研究進展,評估了在青藏高原地區實施宮頸癌綜合防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她表示,通過廣泛和持續地實施HPV疫苗接種、以HR-HPV檢測為基礎的宮頸癌篩查和宮頸癌標準化治療的綜合防治方案,即使在衛生資源匱乏的地區,也能夠實現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宮頸癌的目標。該專題由《柳葉刀》亞洲高級執行主編王輝博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鄭曉瑛教授共同主持。
在第五個《柳葉刀-公共衛生》中國專題中,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蔡聞佳教授基于《2024年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中國報告》著重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中國人群健康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疾病負擔的增加作用,她指出,中國應強化氣候變化與公共衛生的戰略協同,包括推進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開展公共衛生體系的碳排放核算和控制、增進不同部委主導的適應工作試點協同等;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宋逸教授在報告中梳理了中國兒童肥胖政策現狀、管理體系以及政策實施框架構建,基于PEDALS模型提出中國兒童肥胖防控全面戰略框架,為中國及中等收入國家提供了創新政策設計思路,強調政策整合、協作與社區參與,以期有效控制兒童肥胖率,樹立全球典范。該專題由《柳葉刀-公共衛生》主編Audrey Ceschia博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喬友林教授共同主持。
此次大會展示了中國醫學科學家在國際高水平醫學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學術成果,促進了中外專家學者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衛生健康挑戰的積極行動。500余名代表線下參加了本屆大會,同時約104.8萬人線上參會。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將于22日繼續舉行。第二天的會議將邀請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院長Till B?rnighausen教授帶來關于群醫學與全球衛生的主題演講。會議將圍繞eBioMedicine專題、《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專題及《柳葉刀-感染病學》專題,匯聚各領域中外專家帶來精彩報告。
供稿:國際處 《柳葉刀》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