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第五屆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在京順利開幕。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科研資助部常務副主任殷文璇博士,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主任徐福潔博士出席大會并致辭。大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楊濤副院校長主持。
本次會議以“攜手防控重大呼吸疾病和共病,共創全球健康未來”為主題,共設三個主旨報告、三個特邀報告和五個專題論壇,邀請中外頂尖專家和研究人員參與討論,共同促進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600余名代表線下參加本屆大會,近18萬人次在線觀看大會報告環節。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在致辭中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支持表示感謝。他強調,面對全球衛生健康領域挑戰,需要加強多學科融合共贏,賦予醫學科技創新動力,深化群醫學的理念,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推動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衛生挑戰。愿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各方交流思想、協作共贏,攜手應對全球衛生挑戰,促進全球衛生公平,為實現健康中國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增進人類健康福祉做出貢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科研資助部常務副主任殷文璇博士祝賀本次大會圓滿召開。她在致辭中指出,健康是全球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應對傳染病等全球衛生挑戰的最佳方式是合作和互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始終堅持推動醫學基礎和應用研究,促進國際合作和科技創新發展,并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網絡和穩定的資助體系。未來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加強與國際伙伴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應對全球健康挑戰,推動人類衛生健康事業的繁榮發展。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主任徐福潔博士在致辭中表示,本屆研討會匯聚了更多的全球頂尖專家學者,覆蓋了更廣泛的全球健康議題,標志著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的成就和穩定發展。她表示,面對全球健康危機挑戰,蓋茨基金會將與中國在內的全球伙伴攜手打破阻礙進展的瓶頸,推動更多的全球健康投入與合作,加速開發和交互有影響的創新,努力讓全球健康重新回到更公平的正軌上,以大膽的協同的行動,真正造福全球最有需要的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先生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當今全球面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加重、氣候變化、新技術和藥物發展等多重挑戰和機遇,加強全球合作伙伴關系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始終致力于構建以初級衛生保健為核心的全面、整合、優質和平等的衛生健康體系,促進健康公平。中國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行動,為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作出了重要示范。他期待與各方繼續積極合作,進一步促進中國提供全球公共衛生產品、參與全球和區域衛生治理,為全球實現“人人享有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院士以“健康之第四要義:環境健康”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在人類健康內涵的“三要素”——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基礎上,提出環境健康是不可忽視的第四要義。他強調,人類健康面臨環境惡化的重要挑戰,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類健康。健康是人類的終極利益,因此必須采取行動阻止局部及全球性的生態災難繼續惡化,推動個體、群體、人類、眾生、生態的一同健康,實現“健康大同”。
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Jean Pierre Michel院士以“全生命期視角促進健康老齡化”為題作主旨報告。他指出,健康老齡化是發展和維持能夠促進老年人福祉的功能能力的過程。他強調應關注生命期的早期暴露對全生命期長程的影響,關注內在能力和軀體功能的維持,針對不同狀態提供相應的支持,可結合智能技術,通過創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構建老年人友好型社會、加強教育等措施,創造有利于健康老齡化的環境。
中國科學院田捷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有關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加速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實際案例,并指出在信息變革的時代,醫學大數據不斷增長和積累,基于醫療大數據的人工智能醫療必將輔助甚至改變傳統的臨床診療流程。未來的影像科醫生要學會在影像大數據中挖掘大量的分子水平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病理與臨床信息,成為新時代下的影像信息學專家。
大會開幕環節和主旨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楊濤副院校長和北京大學任明輝教授主持。
在特邀報告環節,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利千基(Chin-Kei Lee)博士介紹了世界衛生組織第十四個工作總規劃下的全球衛生戰略及衛生安全計劃。他呼吁從加強風險聯合監控、筑牢社區防護網絡、提升醫療照護水平、協同應急合力增強、擴大應對措施覆蓋五方面提高衛生系統應急預備能力和應對措施,加速建設強韌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徐福潔博士介紹了蓋茨基金會近年來在AI超聲和診斷、疫苗創新和國家免疫計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等方面的行動與貢獻。她期待與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政策研究與創新、傳播慈善文化、改善中國慈善生態體系,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上海交通大學張婭教授分享了有關“邁向專家級智能的醫學通用模型”的研究進展,該模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并在各種應用程序及臨床應用中展現出了巨大潛力。她指出,未來人工智能將滲透到醫療保健的方方面面,提供個性化的虛擬健康指導,這將改變我們管理和治療疾病的方式。她強調我們要抓住人工智能驅動醫療革命的機遇,開發醫療保健領域專家級人工智能通用模型。特邀報告環節由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教授主持。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呼吸和共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協辦。11月7日下午,大會舉辦了“全球健康大隊列的進展與設計”“重大呼吸疾病的臨床與轉化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人群健康”三個分論壇,30余位學者分享最新學術成果與前沿進展。11月8日,將有20余名學者分別圍繞“全生命期健康與共病研究前沿”和“兒科呼吸系統傳染病與全球健康”繼續交流分享。
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支持。自2019年起,每年聚焦全球衛生健康領域的前沿話題進行探討,致力于提供全球衛生健康深入交流合作的國際交流平臺。
供稿:國際處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