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12月30日召開的首屆中國醫學科學發展論壇暨《醫學科學報》創刊儀式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中國醫學科學院曹雪濤院長出席發布儀式并致辭,醫學信息研究所代濤所長對排行進行了解讀。
2014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共對全國846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了評價,分為醫院科技綜合影響力評價、醫院學科影響力評價等兩個部分,學科領域主要包括心血管病學、呼吸病學、消化病學等共20個學科。該排行在國內尚屬首次,具有評價醫院范圍廣泛、評價學科深入、指標體系比較系統等特點,有較高的專業性、權威性、客觀性和科學性,對推動我國醫院科技創新和臨床科研工作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建立醫學科技評價體系,有助于優化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進醫學科技評價制度建設。作為國家級醫學信息研究中心,近年來,醫學信息研究所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科學的評價工具,發揮多學科研究團隊的優勢,深入開展系統、客觀、綜合的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研究,目的是形成激勵醫學科技創新的正確導向,不斷提高醫院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潛力。
發布儀式后,曹雪濤院長與代濤所長就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曹雪濤院長指出,醫學信息研究所作為國家隊在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方面開展了大量論證工作,同時作為無利益沖突的第三方開展評價也體現了公益性、公平性,希望通過評價工作強化醫院在科技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激勵國內臨床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和更多大師級醫學專家的誕生,為提升我國醫學競爭力發揮導向作用。代濤所長表示,醫學信息研究所今后將逐步擴大醫院、學科覆蓋范圍和數據來源,完善補充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高醫院科技評價工作的水平,同時,還將積極開展醫學科研院所、人才等的科技影響力評價,并針對一些學科領域進行國際比較,監測學科熱點和前沿,為醫學科技創新提供信息支撐。
代濤所長解讀:科研、臨床雙管齊下 提高醫學科技水平
科學研究是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科技水平是衡量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開展此次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構建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按照不同學科,評價醫院的科技水平及其在同一學科領域中的影響力,直觀反映醫院的學科影響力,為醫院科研管理者提供最為直接的橫向對比數據,提升醫院的科研積極性,更好地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
沒有堅實的科研基礎,臨床工作就難以有發展的后勁。只有把臨床工作與科研工作有機結合,切實建立科研來源于臨床、研究成果用于臨床的良性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醫學信息研究所作為國家級的專業信息研究機構,堅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基于客觀數據,力爭準確真實地反映醫院科技影響力的實際情況。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在指標體系、數據規范和學科分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排行來看,我們綜合考慮了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和學術影響等三個方面。在科技投入方面,納入了科研項目指標,正是希望科研管理部門把評價作為學科建設的有力助手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更有效地進行科技資源分配,優化科技競爭環境,從而提高醫院“以科技促臨床”的意識。
醫院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學術論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也是醫院科技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現實中,由于不當的導向,也存在著有些臨床醫生為科研而科研,單純以論文比高下的錯誤傾向。需要澄清的是,SCI的確具有很高的權威性,發表SCI論文也是衡量學術水平的標志之一,但發表SCI論文不是醫療與教學的終極目的,應正確處理SCI論文與醫療、教學工作的關系。此次評價指標中,我們也納入了SCI論文指標,但并非提倡醫院以論文數量相互攀比,而是希望從學科評價的角度,促進機構根據自身學科地位和發展情況,切實有效地促進醫學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我們不僅考慮了論文數量,也考慮了其被引頻次,即論文質量,數量與質量并重,樹立醫院科技論文產出的正確導向,營造注重學科質量建設的氛圍。
當然,此次評價中我們雖力求完善,但仍有需要不斷完善之處,我們將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擴大學科范圍和數據來源,更好地做好評價工作。
(信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