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柳葉刀》傳染病子刊(影響因子19.4)刊登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金奇研究員組織、高磊副研究員牽頭,聯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多家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醫院的國家“十二五”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隊列研究”課題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我國全人群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現狀。
結核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我國有500萬結核病患者,每年新發結核病120-150萬, 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的年發病率位居各種傳染病之首。絕大多數健康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往往不立即發病,而是形成潛伏感染狀態,大約有5-10%的潛伏感染者會在數十年內發病。因此,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預防性干預是最終實現結核病控制的關鍵所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指導建議首先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中高收入國家高危人群中開展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控制。上世紀末依據傳統方法估算我國人群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率為44.5%(WHO正式公布全球約1/3的人口為結核桿菌潛伏感染),即全國有大約5.5億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目前我國(包括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流行現狀并不十分清楚,高發病風險人群的界定和干預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
病原所牽頭在我國開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通過對全國不同結核病疫情的東、中、西部地區4個現場共計約2萬多鄉鎮人口(≥5周歲)開展問卷調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γ–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平行檢測以及影像學篩查等研究,經性別和年齡校正并排除卡介苗接種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等干擾,推測得出我國結核分枝桿菌的潛伏感染率約為15%-18%。該研究提示以前所有關于我國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報告均過高地估計了我國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狀況,同時也為在我國開展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控制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此外該研究還詳細分析、比較了不同檢測方法以及不同干擾因素的影響等,為今后我國(包括全球其它國家)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界定標準等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該雜志將其作為當期推薦文章并配發了專題評述。
(科技管理處 病原所)
全文鏈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33099147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