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刊出院校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和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及北京市、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全人源抗H7N9禽流感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論文。
自2013年2月以來,我國多省市先后出現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新發傳染病疫情。其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主要表現為重癥肺炎,病死率高達30%左右。目前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尚無特異性的疫苗和藥物。而抗病毒抗體的體外抗病毒中和活性和體內保護機體抵抗病毒攻擊已獲得許多實驗證明,因此利用特異性抗病毒中和抗體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成為一種潛在的有效手段。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金奇研究員和王健偉研究員課題組與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從恢復期患者的淋巴細胞中克隆出抗體編碼基因,利用抗體庫技術,通過再造,篩選出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人源抗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表達抗體的細胞學篩選等實驗獲得了多株具有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中和活性的抗體。其中2株中和抗體在小鼠的動物實驗中成功地保護了實驗小鼠抵御H7N9禽流感病毒致死劑量的攻擊。隨后,又對這2株保護性較好的中和抗體,相繼開展了抗體關鍵性中和位點的定位及病毒在實驗動物體內及培養細胞中針對中和抗體產生逃逸突變等研究,為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和預防治療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基礎。
該項研究得到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和病原所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全文鏈接: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330/ncomms7714/full/ncomms7714.html
(科技管理處 病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