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張磊、楊仁池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影響因子158.5)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前瞻性地評估了新型CD38單抗“CM313”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的安全性和療效。結果顯示,CD38單抗能夠能夠快速、持久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風險,安全有效。
該研究共納入了22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每周進行一次CM313治療,共計8周,隨后進入16周的觀察隨訪期。研究的主要終點包括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療效終點為8周內連續2次血小板計數≥50×109/L的患者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CD38單抗治療ITP能夠快速、持久提升患者血小板計數,降低出血風險。在8周治療期間,22例患者中有21例(95.5%)實現了血小板計數≥50×109/L,并且首次中位時間僅為1周, 治療后起效迅速。中位累積緩解持續時間為23周,療效穩定持久。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輸液反應和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為1-2級,安全性良好。
“該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開發了一種既能快速起效又能長期維持的ITP新療法。”6月19日,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張磊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目前的一線療法主要為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二線療法常用TPO-RAs、利妥昔單抗和脾切除等,而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案,既兼顧了一線治療快速起效的特點,又兼顧了二線治療長期維持療效的特點,有望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提供一種新型高效的治療選擇。”
該研究首次提示CD38單抗除了通過清除ITP患者體內抗體分泌細胞獲得持續治療反應以外,還能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介導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作用(ADCC)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有望為ITP及類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模式帶來新希望。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張磊為本文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陳云飛、徐艷梅、李慧媛、孫婷、曹璇為共同第一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