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雙一流”建設和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工作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曹雪濤院校長、姚龍山副書記、鄭忠偉副院校長、王云峰副書記、張勤副院校長出席會議,教育部學位中心王立生主任、林夢泉處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汪玲副院長、包江波主任應邀蒞臨會議,院校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領導小組及工作組成員、院校學位委員會全體委員、學系主任、特邀專家、各教學主體單位、京內外各所院教育分管領導、教學部門負責人、院校教育工作人員共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大會首先由曹雪濤院校長做“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主題報告暨“創建一流大學和學科評估工作”的動員講話。報告分為百年協和輝煌歷史,“雙一流”建設背景與形勢,院校學科建設現狀、機遇與挑戰,以及院校“雙一流”建設目標、任務和前景四個方面。曹院長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社會貢獻等多方面系統回顧了百年協和的輝煌歷史。協和在創立之初就站在“在中國辦一個世界第一流醫學院,以培養有國際水平的醫學人才,包括臨床專家、教育家、科學家、公共衛生專家和衛生行政專家,為中國衛生事業和世界醫學作貢獻”的高起點上,光榮的使命和責任感始終存在于協和人的血液中。經過近百年的傳承和發展開創了當今院校合一協同發展、堅持一流辦學、培育精英、貢獻社會的良好局面。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60周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面對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歷史使命,院校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曹雪濤院校長從2012年國家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入手介紹了院校學科建設的基本情況,并具體分析了在目前第四輪學科評估的背景下,院校學科建設的分項指標薄弱點等。曹院校長指出,要以在2020年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醫學院校為核心目標,堅持創新與人才雙擎驅動發展;建設國家人口健康科技,醫學健康教育,醫療資源集成與拓展的高地 “三大高地”;樹立以國際化發展為導向、以持續性融合發展為導向、以助力青年人才成長為導向、加速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四大導向”。以實施醫學與健康創新工程為抓手,引導科研部署,堅持一流為目標,發揮自身優勢,以學科為基礎,突出協和標準,最終實現“一流的學科、一流的人才培養、一流的科研水平、對社會的巨大貢獻與影響”的目標。
接下來,教育部學位中心王立生主任對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政策進行解讀做了“做好學科評估、推動學科發展”的報告。王主任對學科評估與建設一流大學的關系進行了清晰的闡述,他指出學科建設是大學發展的龍頭,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基礎,以學科建設為依托,形成特色發展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必經之路。王主任還就學科評估的特色、性質、內容等多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解讀。第四輪學科評估正緊張激烈進行、社會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說明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和呼喚高等教育透明度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烈的。我們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通過做好學科評估來促進學科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汪玲副院長就上海醫學院如何創建“雙一流”和開展學科評估進行了介紹。汪玲副院長從ESI視角對復旦大學醫學學科水平進行了分析,并就“上海高峰學科”介紹了學科建設的實例。汪玲副院長的經驗交流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
研究生院李利民副院長代表學科評估工作小組對院校學科建設和學科評估的工作進展進行了匯報。李利民副院長從院校的角度就目前第四輪學科評估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自我分析,明確了當前的工作目標和進度安排。李利民副院長表示有信心抓好各項工作部署落實,做好學科評估工作,推動院校學科建設發展。
在分組討論環節,各小組就院校學科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院校“雙一流”建設規劃的目標和建議、對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院校頂層設計的建議等三個主題進行了廣泛充分的討論。為院校學科發展獻言獻策,在強化師資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強化科研水平、優化評估指標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最后,曹雪濤院校長做了大會總結講話,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對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組織好院校第四輪學科評估和“雙一流’大學創建工作,是院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一項重要任務。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在工作中抓好貫徹落實,以“雙一流”建設和學科評估為契機,推動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崔揚/文 童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