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至30日,以“傳承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藥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藥學事業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大會秉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聚焦行業難題和社會重大需求,匯集國內藥學研究領域頂尖專家、臨床藥學和藥品監管科學專家,共謀從而促進我國藥學事業高質量發展、構筑中國藥學事業發展新格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軍寧,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長劉登峰,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中藥創新與發展司)副司長馬忠明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鄧海華主持。
與會人員合影
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致辭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通過視頻的方式向大會致歡迎辭詞。王辰院校長在歡迎致辭中強調,健康已經成為首要民需,這對藥學事業提出供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作為國家醫學與藥學的領軍機構,肩負重任,將與全國藥學同仁攜手共進,推動藥學事業蓬勃發展。北京協和醫學院已聯合北京師范大學首次招收藥學專業本科生,。這一舉措為將為要開展的Pharm.D.制度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最后,王辰院校長希望,藥學界在面對共病與“共藥”的新挑戰時,能夠主動開拓深化研究,突破傳統探索共病條件下“共藥”新的科學范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長劉登峰致辭
劉登峰司長在致辭中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創新工作,我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工作發展態勢總體良好,。已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但科技創新領域仍面臨巨大挑戰。國家將在總結前期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工作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工作計劃。希望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國家醫藥創新領域勇挑重擔,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的謀劃布局,聚焦重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診斷、防控、治療等國家重大需求,努力突破原始創新和“卡脖子”等關鍵問題,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促進我國衛生健康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致辭
孫咸澤理事長在講話中強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醫藥衛生領域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目前,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引擎,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創新戰略布局和保障供應鏈穩定的重點。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為加大醫藥創新力度和培育發展醫藥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中國藥學會將深化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及相關院所的合作,共同探索藥學事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增強我國藥物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中藥創新與發展司)副司長馬忠明致辭
馬忠明副司長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促進中藥產業發展,加大科技支撐,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加強中藥特色的炮制技術的傳承、挖掘和運用,提升臨床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獨特作用,持續深化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中藥科技創新和產業迭代升級提供科技支撐,為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開幕式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鄧海華主持。
主旨報告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軍寧作主旨報告
開幕式后,首先由趙軍寧副局長作“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與創新藥發展5年回顧”主旨報告。在報告中,趙軍寧副局長回顧了五年間中國藥品監督科學行動的主要成效,全面介紹了中國藥品監管科學體系建設的目標與規劃。他指出,近年來,創新藥臨床受理和批準數量大幅增長,多個適應癥治療藥物實現首次批準和迭代。同時,國家藥監局著力構建符合中藥特點的新藥審評審批體系,為中藥的科學監管、傳承創新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他指出,我國近年在創新藥研發的經費投入強度持續加大,隨著藥品監管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獲批,標志著我國藥品監管科學體系建設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組成部分。未來,要持續深化改革,支持創新藥品研發,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提升藥品監管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院士作“藥物創新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旨報告,闡述了我國生物醫藥發展的大趨勢及原始創新藥物日益凸顯的戰略意義。陳凱先院士指出,雖然國內創新藥的基礎已得到顯著提升,但與世界頂尖研究之間仍存在差距。未來,需進一步融合細胞和基因治療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完善原始創新藥物的戰略布局,同時充分發揮中藥、天然藥物等我國獨有優勢,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全面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廣基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廣基院士作“基因和細胞藥物的藥動/藥效及成藥性評價研究”主旨報告,深入探討了細胞藥物的當前研究狀況,并對比分析了細胞藥物與傳統化學藥物或抗體藥物之間的顯著差異。王廣基院士強調,基因和細胞藥物正引領著一場醫學革命,特別是干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為細胞治療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王廣基院士呼吁要加強藥學工作者與臨床專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發細胞藥物,為難治性疾病和罕見病提供全新的治療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院士以“基于中藥開發抗癌藥物的新策略”為題,圍繞腫瘤細胞免疫代謝微環境、靶向基因調控、氧化應激調節以及腸道微生態調節等多個維度,對中藥復方作用機制研究提出了創新性的思路。劉良院士以復方藥葦莖湯和單味藥提取物人參多糖為例,深入闡述了中藥復方在抗腫瘤、增強免疫治療方面所展現出的顯著成效。劉良院士呼吁,應促進多學科間的協同合作,深入研究中醫藥,以期加速藥物創新進程,助力實現國家的健康戰略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院士通過視頻的方式,以“中藥創新藥的研發實踐與研究”為題,,深入闡述了以功效成分為創新核心、堅持臨床價值為導向的研發理念,介紹了中藥創新藥整合研發的策略、實踐及未來展望。肖偉院士強調,中成藥是連接中醫藥傳統理論與現代醫學的橋梁,但中藥復雜體系研究不足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未來,要持續深化基于科研大數據的中藥創新整合研發工作,促進中藥與現代醫學、西醫疾病體系的深度融合,著力提升中藥的科技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林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林院士以“中藥研究底層核心技術構建”為題,深入闡述了本草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性和廣闊應用前景。陳士林院士指出,本草基因組學研究不僅促進了分子輔助育種、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發展,還推動了藥用模式物種的建立,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藥用植物研究領域的地位。他強調,未來應進一步加深大數據、云計算、AI技術與藥物篩選平臺的融合,為新藥研發提供更為強大的工具支持,以期有效解決新藥開發難度大、療效機理不明確等難題。
主旨報告部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李青副院校長、中國工程院王銳院士院士和蔣建東院士主持。
分論壇
大會設立藥用植物資源、新藥創制以及臨床藥學三個分論壇,分別邀請21位科研、臨床、政策管理專家,就生物醫藥領域的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展示了新藥研發的突破及前沿技術的創新成果。這些交流與分享將對未來藥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藥用植物資源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承辦,藥植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何仲致開幕辭詞。與會專家聚焦藥用植物資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深入探討藥用植物資源研究領域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分別就藥用植物資源的種質培育與新藥創制、天然藥物的藥效物質及其作用機制、中藥的安全性與質量控制、藥效物質的生物合成以及合成生物學研究等專題進行了精彩分享,為藥用資源科技創新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藥創制論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和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承辦。王銳院士和蔣建東院士出席了會議,并分別發表了開幕致辭和論壇總結發言。與會專家就中藥、天然藥物、小分子化學藥物和抗體藥物的研究新理論,以及學科交叉的前沿新技術等方面展開分享,呈現了一場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盛宴。論壇呼吁藥學界的同仁加強交流與溝通,既要傳承中醫藥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要積極學習近代西方先進的生命科學知識,緊緊抓住當今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變革機遇,共同繪就健康中國的大藍圖。
臨床藥學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藥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藥學部主任林厚文教授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科技中心(科技處)處長、藥學部主任劉麗宏教授共同擔任主席。專家們圍繞臨床藥學教育教學、臨床藥學實踐與人才培養以及臨床藥學科學研究等專題進行匯報,從多個維度深入探討臨床藥學的發展之路。本次論壇的舉辦,不僅為臨床藥學學科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藥學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屆大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品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院承辦,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基金會支持。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累計觀看量逾6萬人次。
供稿:藥植所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