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國家疾控局孫陽副局長、監測預警司楊峰司長與焦振泉副司長、應急處置司李珣二級巡視員以及綜合司畢琪主任科員一行到訪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以下簡稱“群公學院”),就傳染病監測預警與衛生應急工作進行座談調研。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群公學院院長王辰院士,群公學院執行院長楊維中教授,以及學院傳染病預警研究團隊部分教師與博士同學參加座談。
王辰院校長代表院校和群公學院對孫陽副局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感謝國家疾控局近年來對院校各項工作的指導和支持。王辰院校長表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和“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的重要指示,將傳染病監測預警和衛生應急的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作為院校的優先工作領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后,結合我國進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形勢,院校加大投入力度,設立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重點支持傳染病現實世界監測(Real World Surveillance, RWS)和預警技術的創新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期望院校科研成果持續為國家傳染病防控能力提升提供支撐。
孫陽副局長指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重點圍繞國家衛生健康重大需求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開展研究,積極參與政府決策咨詢和社會服務,充分發揮了咨詢智庫和技術創新的作用。他表示,公共衛生學院是支撐疾控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高度重視群公學院的建設工作,近年來在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科建設和學院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傳染病監測預警領域,針對包括醫療機構與社會感知監測在內的多源數據預警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探索發展疾控領域的新質生產力,為國家層面的政策制定和地方層面的實踐應用發揮了積極作用。他衷心希望協和傳染病預警研究團隊再接再厲,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努力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傳染病監測預警理論研究高地和技術創新基地。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楊峰司長強調,監測預警研究工作需注重吸收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專業指南與研究技術,加強與相關部門合作,以實踐應用為導向,深挖多源數據的監測預警價值,尤其是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全鏈條應用,搭建監測預警新技術的孵化器。監測預警司焦振泉副司長介紹近期國家疾控局在傳染病監測、風險評估、預警等方面的工作部署情況,交流了具體落實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有關考慮。應急處置司二級巡視員李珣從如何加強應急處置隊伍的專業技能與物資儲備專業化等方面進行交流,并探討未來在完善應急響應機制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等工作。
會上,群公學院馮錄召副院長介紹協和公共衛生學科的發展歷程,表示從百年前肇始,到如今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和“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并獲批公共衛生專業博士(DrPH)學位授權點,群公學院發展取得重要突破。學院持續完善學科體系、擴大人才培養規模、豐富課程教材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時,積極搭建高層次科研平臺,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充分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為國家公共衛生戰略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群公學院院長助理李中杰匯報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工作的最新進展。近年來,研究團隊構建了“預警理論—多源數據—模型算法—應用推廣”的系統研究思路,重點探索網絡搜索、上門檢測和藥品銷售等多源數據在傳染病監測預警中的應用價值,成功舉辦了全國“傳染病監測預警技術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和國內外學術會議。未來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研究網絡,聯合國內外合作伙伴開展系統研究和試點工作,助力國家傳染病監測預警能力提升。
座談會最后,群公學院楊維中執行院長再次感謝國家疾控局對群公學院監測預警與衛生應急領域相關工作的指導。他表示,群公學院傳染病監測預警研究團隊始終以國家疾病防控的戰略重點方向和急迫的實踐問題為工作導向,廣泛聯合國內外合作單位,從“理論發展、數據挖掘、模型構建和應用轉化”四個方面系統開展研究工作,全面推進我國傳染病監測預警能力提升。近期,國家疾控局等九個部委局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的指導意見》,群公學院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聯合國內外29家單位共51位相關領域專家編寫發表了《傳染病多點觸發智慧化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專家共識》,并組織專題學術研討會議,為各地推進該項工作提出了專業建議,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未來,工作團隊將進一步強化在數據挖掘、工具研發和平臺建設方面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制定系列新標準,創建監測預警技術創新平臺,多產出新思想、新辦法、新技術和新工具,為國家疾病防控工作提供更有力的證據支撐、技術保障和咨詢服務。
供稿:群公學院
編輯: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