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報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院校報道

院校歷史上的今天(第25期)

1924年6月18日協和醫學院舉辦首屆畢業典禮

爆草黑丝美女|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男人的天堂|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果冻在线|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久久久久黄片|北条麻妃av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日韩 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糖心vlog冉冉,蜜桃产品一二三产区

協和醫學院成立于1917年,首開我國醫學八年制教育,創立中國高等護理教育體系。1917年9月學校醫預科開始招生,1919年10月醫本科正式開學,1920年9月護士學校開學招收第一班學生。協和醫學院建校宗旨即為開展可與歐美一流醫學院校相媲美的高水平醫學教育,在精英式教學模式下,學校培養出了一批醫學大家。

首屆畢業生中,醫本科僅3人:侯祥川、梁寶平、劉紹光;護士學校僅1人:曾憲章。首屆畢業典禮是協和醫學院開創輝煌的開端,意義重大。為了保證畢業典禮順利舉行,相關教職工和學生提前一天在禮堂進行了排練,并在禮堂大廳裝飾了教育部送來祝賀的紅綢。

《協醫周刊》記載,1924年6月18日,星期三,是最近幾周天氣最好的一天。禮堂的背景是盛開著紅花的石榴樹,嘉賓來自各高校、代表團、商業機構、駐華使團等。下午16:30,學術隊伍在九號院廣場聚集,在胡恒德(Houghton)校長和Webster教授的主持下,學生司儀劉書萬和助理司儀L.R.Severinghaus從總司儀J.P.Webster手中接過指揮棒,帶領學術隊伍有序步入禮堂。學術隊伍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司儀劉書萬帶領下的護校畢業生、醫預科畢業生和三位醫本科畢業生;第二部分為助理司儀帶領下的協和醫學院教職員工;第三部分為總司儀帶領的學校各學系主任、行政領導、客座教授、中國顧問委員會成員、發言的演講者、其他貴賓和學校校長。學術隊伍里中國成員的與眾不同令人印象深刻,畢業生的新學位服獲得了一致好評,披肩也為這莊重獨特的服裝增添了色彩。17:00,畢業典禮正式開始,禮堂座無虛席,顏惠慶代表中華民國總統致辭,孫寶琦代表協和醫學院顧問委員會發言,張國淦代表教育部發言。外交部長顧維鈞發表了題為“醫學科學開展國際合作的意義”的演講,對學校的未來和學生的工作給予了高度期望。

在畢業儀式上,侯祥川、梁寶平、劉紹光被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曾憲章被授予護士學校畢業證書。林巧稚、鐘惠瀾、陳志潛等14名學生獲得醫預科結業證書,并在9月進入醫本科學習。劉紹光獲得文海獎學金,陳志潛獲得科齡獎學金,李廷安、諸福棠等10人獲得董事會年度獎學金。


畢業典禮背景介紹:

在當時的國內,除了少部分教會學校采用與歐美類似的學位服外,國立大學尚未有專門的學位服裝。我國的禮服文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學校認為,從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獲得學位的學生,應該有一套蘊含歷史意義的禮服。時任醫預科中文系主任的馬鑒為此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結合我國古代文化和協和畢業生走向國際的美好期許,經過專門委員會審議后,選用了中西結合的學位服形式。

學位袍:早在周朝時期,學者即可以在重要儀式中穿黑色長袍。根據《禮記》中所記述,醫生具備學者的地位,由此推斷醫學畢業生同樣適合穿黑色長袍。且這也與當時歐美學校使用的學位袍顏色相吻合。委員會采納了黑色長袍作為正式學位服的建議,衣袖兩端寬,肩部窄。長袍未采用傳統的斜襟,而是參考宋朝的直襟前方開口??紤]到朱紅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它還象征著對職業的忠誠,因此衣領和前襟飾面采用朱砂絨,高度適中,男女學生均可穿。

炎帝神農氏嘗百草,被稱為藥祖,我國古代帝王或高級官員禮服上常繡繪“十二章”圖案,其中之一是“藻”。“藻”在國內外都常被與藥物聯系在一起,且在國外綠色代表醫學,便在學位袍朱砂面的兩側飾以五片綠葉的“藻”,莖的兩側各兩片葉子,頂端一片,象征著學生在醫本科學習四年,醫院實習一年方可畢業。

學位帽:早在周朝時期,在祭祀儀式上的士官便頭戴黑色帽子,帽子是橢圓柱狀,頂端是平整的長方形板狀,前后帽檐較窄,與國外的學位帽較為相似,區別是沒有流蘇。在這一點上,學校堅持沿用傳統模式,不加流蘇。

學位披肩:兜帽樣式的學位披肩不是我國傳統服飾的元素,而是歐美學位服的重要部分。我國宋朝時期人民戴一種“風帽”,通常為黑色,覆蓋在肩膀和后背。學校設計的披肩比“風帽”稍大,材質與學位袍相同,邊緣部分是當時的校色藍與白,垂在胸前的邊緣及延伸部分用綠色天鵝絨制作,學位披肩將由學校頒發給每一位畢業生。

學生司儀:為了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學校決定在畢業典禮設總司儀、助理司儀和學生司儀,學生司儀從四年級的學生中選出,其要符合以下條件:學識淵博、誠實勇敢、有良好的綜合能力、運動能力和領導能力。學生司儀從總司儀手中接過指揮棒之后,帶領學術隊伍進入禮堂。學生司儀手中的指揮棒,借鑒了周朝的權威象征——“大圭”,材質不是白玉,而是烏木,整體尺寸也比“大圭”稍小。指揮棒的一端是窄窄的金箍,上面用中英文刻著學生司儀的姓名和年份:劉書萬,1924,下一年的學生司儀信息將被刻在對面的位置。依此排列,奇數年和偶數年都將能刻下50個名字,一百年之后指揮棒將完全被金箍覆蓋,它也將成為協和的重要符號(遺憾的是1942年學校被迫停辦后“大圭”不知所蹤)。

首屆畢業典禮之后,協和醫學院陸續培養出了我國內分泌學家劉士豪、現代婦產科學奠基人林巧稚、消化病學奠基人張孝騫等,被譽為中國現代醫學的搖籃。

一百年來,協和醫學院經歷三次停辦、三次復校,經過不斷探索、完善,自2023年起,畢業典禮形制基本確定,地點:壹號禮堂、東庭、西庭、九號院;樂曲奏鳴:管風琴等;特色儀式:舉撫國旗,捧文海牌,仰徑獻花。

協和醫學院始終秉承“尊科學濟人道,寓高貴于樸實,以天下為己任,助眾生求福祉”的協和精神,協和人始終佇立在歷史潮頭。

 

展覽內容:

1.《協醫周刊》有關畢業典禮的記載(1-YW-WS-407)

2.協和醫學院畢業典禮有關照片(1-SX-1-10,22)

(感謝蔣育紅老師為照片說明提供幫助)


1-1923-1924-0407114_副本1.png

2-1923-1924-0407116_副本1.png

3-1923-1924-0407117_副本1.png

《協醫周刊》有關首屆畢業典禮的記載



4-RAC_PUMC_SCP_Box31_Folder335_017_me_副本.png

1924第一屆醫本科畢業生:左起梁寶平、劉紹光、侯祥川


5-0022002_副本_副本.jpg

1924第一屆護校畢業生曾憲章


6-0010040_副本.jpg

1924畢業典禮學術隊伍



7-0010072_副本_副本.jpg

1924年畢業典禮學術隊伍,前方為曾憲章,左一林巧稚



8-RAC_PUMC_SCP_Box31_Folder335_020_me_副本.png

1924年畢業典禮,校長胡恒德與孫寶琦


9-0010048_副本.jpg

畢業典禮上,學術隊伍匯集在九號院


Cj0KK2Zo_xaARxulAA2Co1qdLKs044.png

畢業典禮上,學生司儀接過指揮棒“大圭”


Cj0KK2Zo--2AbvIcAAI7xU-Wrrg015.jpg

畢業典禮上,學術隊伍步入禮堂


12-RAC_PUMC_SCP_Box31_Folder336_006_me_副本1.png

1926年畢業典禮,畢業生展示學位服、披肩和學位帽


13-0010045_副本.jpg

1941年畢業典禮,吳階平擔任學生司儀,手執“大圭”


14-.png

2023年畢業典禮學生代表“捧文海牌”


15-.png

2023畢業典禮“撫旗儀式”圖片入選中國日報2023年度感人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