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下午,中國醫學科學院第八期《由心講堂》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開講,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學術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王健偉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主持。
由心講堂現場
副院長王健偉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主持
本期《由心講堂》以“多學科交叉知識體系,推動醫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裴亞軍研究員作題為“術語科學與醫學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學術咨詢委員會主席王辰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為其頒發由心講堂紀念證牌。
裴亞軍研究員作報告
裴亞軍研究員從中國術語事業百年發展史、發展術語科學的意義及發展目標、術語科學對發展醫學事業的重要性、國際醫學術語體系建設基本情況以及對我國醫學術語事業發展的思考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強調,發展術語科學對于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推動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科技術語是推動中國科技由緊跟到引領的戰略性支撐性系統工程,更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他生動地指出百年醫學名詞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醫學發展史,術語科學在推動現代醫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推動尖端醫學發展、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推進醫學信息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推動我國醫學術語事業發展,要牢固樹立規范使用名詞術語的意識,常態化推進醫學名詞系統化、規范化,以醫學術語體系建設助推新醫科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國家醫學重大公共基礎設施之定位加快構建中國醫學名詞術語體系,以概念和術語創新推動中國醫學原始創新。
院長、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王辰院士講話
王辰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在講話中指出,進入信息時代,現代醫學與生物學、理學、工學、社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融合不斷加深,構建多學科交融的知識體系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專業工作,既需要實踐探索,也需要理論研究和指導。規范、標準的學術名詞是概念的載體,邏輯的發端,體系的構成,交流的前提,學理的條件,也是信息化的基礎。醫學名詞的規范化具有重大深遠的學術價值和促進學科發展意義。
王辰院長為裴亞軍研究員頒發由心講堂紀念證牌
本次由心講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線下出席活動的還有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姚建紅以及來自京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單位部分專家300余位代表等。線上聽眾逾200萬人。
《由心講堂》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2019年創辦的品牌學術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學術咨詢委員會戰略咨詢引領作用,加強學術交流,追蹤學科發展動態,促進新知識、新思想的傳播。此前,分別圍繞科技與臨床實踐,新冠肺炎防控,皮膚病與性病的臨床研究與防治,群醫學的概念和實踐,生物技術促進醫學發展,科技評價推動科技創新,夯實醫學教育根基、助推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了七期《由心講堂》學術活動。
文字|體基辦
圖片|宣傳部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