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友誼獎是我國政府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設立的最高獎項。在舉國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該獎項意義更加深遠。2014年3月,依馬秀夫從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來到院所。在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并獲北京協和醫學院再生醫學系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資格。五年來,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研究”項目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1項,參與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項目1項。
工作中他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積極培養和指導科研人員和研究技術平臺人員。他承擔了干細胞生物學及實驗血液學研究生課程的授課工作,并擔任5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指導工作。與此同時,依馬秀夫在推動干細胞領域的國際交流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大大提升了院所代表中國干細胞領域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促進了我國在造血系統基礎研究領域與國際水平接軌。
2014年,依馬秀夫入選天津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長期);2016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其“海河友誼獎”稱號。
創新驅動,人才先行。多年來,院所始終高度重視高端人才引進,通過采取多途徑合作和靈活的引才引智方式,從引進、培養、服務各方面全力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和保障力度。隨著多項國際合作項目的持續深入,目前院所已擁有來自瑞典、美國、日本等國家的27名外聘專家,其中4名為全職外籍專家,一大批研究成果也開始不斷涌現。這為院所持續優化學科布局,全面提升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奠定了扎實的工作基礎,同時也為實現建設我國血液學科技創新核心基地的宏偉目標儲備了堅實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