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年。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激勵廣大職工學生弘揚協和精神,賡續優秀文化傳統,院校于今年4月正式啟動“光彩協和人”評選工作。
經機關各部門、各所院、各學院評選推薦,院校評審會評審,綜合推薦人選事跡材料及現場匯報情況,共產生20名 “光彩協和人”提名人進入網絡投票環節。
投票規則:本次網絡投票時間為2022年8月25日至8月30日。期間,每人共可投5票,給每位提名人最多投1票。
投票鏈接:
提名人事跡
1
張韡
皮研所
兩年援藏工作期間,他認真履行受援單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及副院長職責,門診量排在援藏醫生首位,成立了西藏自治區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及皮膚科專科聯盟,并主辦了第1~第3屆西藏自治區年會。逐步構建了皮膚病理專業組及疑難病會診中心、皮膚激光美容中心和高原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在他的組織下,科里每周業務學習3次,并逐步完善了全區最全面的皮膚科輔助檢查。他帶領全科申請并獲得了包括西藏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5項課題,目前確定發表6篇文章。2021年5~10月,開展了拉薩市5000余人的皮膚疾病流調,獲得了西藏皮膚病病譜特征及多種皮膚病患病率數據。隨著援藏期間科室人員不斷增加,籌建了500平方米的皮膚激光美容中心,添置多種先進的儀器設備。作為共同主編,完成了《高原特色病例集》及《高原常見疾病與預防》2本著作。
2
張健
阜外醫院
他救治心血管危重癥技術精湛,建立了有效方法,寫入國家指南并得到了推廣。年近六旬,但常常在深夜的病房里能看見他搶救危重癥患者的身影,是年輕醫生的榜樣。
他是我國心衰學科帶頭人,創立了二級學會和中華心衰心肌病雜志,牽頭制定了多部“中國指南”,完善了全國心衰教培體系。帶領國內專家深入基層,如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培養了業務骨干,提高了基層為民服務能力。
發表首個China HF研究和國家心衰質控報告,首創質控指標體系。牽頭國際多中心新藥研究、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心肌損傷與修復新分子等工作,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系列工作有效提升了我國心衰防治水平。
在黨和國家需要時沖鋒在前。SARS、云南猝死等事件中多有貢獻,新冠期間積極為國獻計獻策,得到國家表彰。
3
劉玉玲
藥物所
1986年進入協和藥物所,在新藥研發領域深耕30余年。
開創探索、在藥劑學科建設中不斷實現零的突破:組建藥物制劑研究室,創建藥劑學碩士學科點,填補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藥劑學招生空白,該學科2008年成為博士學科點和教育部重點學科,獲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認定。
教書育人、傳承協和精神:堅守三尺講臺,率先開設藥劑學相關課程,生活中做有溫度的朋友,科研上做有高度的導師,管理上做有力度的領導。培養的60余位研究生紛紛活躍在產學研及監管一線。
集智攻關、取得原創新藥標志性成果:21年堅持牽頭研發的原創天然藥物“桑枝總生物堿”獲批上市,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入選2020年度中國重要醫學進展,她也因此獲得全國第二屆創新爭先獎。
4
鮑琳琳
動研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潛心醫學科研19年,長期從事高致病性疾病動物模型研究,作為科研骨干參加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級課題十余項,近5年以第一/共一或通訊發表SCI論文23篇,其中CNS主刊論文6篇。科研成果為國家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開展藥物和疫苗轉化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冠疫情中,主動承擔國家抗疫科技攻關任務,與團隊共同堅守在抗疫科技攻關一線,300余個日夜奮戰在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動物模型、致病機制、傳播途徑、藥物和疫苗等多個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研發國際第一個人源化轉基因小鼠模型,為國內外藥物篩選及疫苗評價提供了“中國標準”,為我國疫苗研發全面領先搶占先機,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國際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
5
史迪
協和醫院
從醫15年,長期奮斗在急診一線,率先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的急診實踐,疫情期間任緩沖區病房主管。參與教學14年,任數屆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急診住院醫師班主任,負責三項校級教學科研項目,獲青年教育學者,并獲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資助項目。多篇中英文論文獲校優秀論文獎。開發設計了“急診床旁超聲和iTEACHER急診師資培訓”課程,在全國授課。2021年作為導師核心成員,指導和培訓學員參加第十屆大學生醫學技能大賽,獲八年制組大賽金獎第一名。
2022年作為協和唯一一名借調北京奧組委的項目專家,在奧組委效力1年,任IOC/IPC臨時總部(大家庭場館)醫療經理,在本屆冬殘奧會上憑借個人及率領保障團隊,以優異表現保障場館2個片區4個醫療站的兩賽運行,獲北京市先進個人稱號。IOC主席巴赫先生等給予所在團隊感謝和高度贊譽。
6
趙明昊
整形醫院
他于2018年入選我國組建的第一支滑雪醫生團隊,出色完成冬奧、冬殘奧會高山滑雪各項賽事的醫療保障任務。他滑雪基礎好,醫學知識及外語水平過硬,加入團隊后,在四年間兼顧工作及滑雪醫生相關專業訓練,克服嚴寒困難,進一步提高滑雪水平、急救技能和英語溝通能力,通過了各項考核。
2022年冬奧及冬殘奧會期間,代表協和人,以滑雪醫生的身份,勇往直前,在全世界的矚目中,克服了寒冷、賽事危險大、救援難度大等困難,與妻子一同守護著海坨山賽區,展現出中國滑雪醫生的高超技術和職業素養,得到了國內外賽事專家等認可。
7
王維新
整形醫院
他于2019年起加入北京冬奧會滑雪醫生團隊,此后連續三年參加滑雪醫生技能培訓,每年約1個月,在非雪季參加急救技能培訓并獲得相關證書。2021年1月,其在前往參加滑雪醫生技能培訓的途中因道路結冰遭遇車禍,致胸12錐體骨折并接受手術治療,他憑借堅強意志,經刻苦康復訓練,又回到了冬奧會滑雪醫生的團隊中。2022年1月至3月,他作為醫療志愿者,以高山滑雪項目滑雪醫生的身份參與了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賽道醫療保障工作,工作期間兢兢業業,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注意個人防護,克服了天氣惡劣,賽道難度高,工作強度大,疫情形勢嚴峻等困難,圓滿完成保障工作,獲得國外專家及國內外運動員的一致好評,為國家增光添彩。
8
蘭進
藥植所
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蘭進多次深入云南、貴州、福建、安徽、吉林及內蒙自治區等地,其工作得到各地政府認可。彝良黨建公眾號“人才故事”第一篇就報道她的扶貧事跡。她的靈芝育種研究成果轉化,在多地推廣種植太空靈芝1400多畝,帶動6500多戶貧困戶脫貧。在太空靈芝推廣及精準扶貧基礎上,她作為整個項目負責人獲批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專項,這是靈芝第一個中醫藥現代化國家重點項目。遴選成立云南組織部的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蘭進工作站,是云南省第一個天麻工作站。在彝良推廣天麻規范栽培1000多畝,2021年該縣列為云南省“一縣一業”中藥材天麻示范縣。主筆完成靈芝、天麻兩個團體標準。被選派為福建、貴州、陜西等省科技特派員。
9
梁爽
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手術室的主管護師。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梁爽顧不上彼時身懷六甲的妻子,主動請纓馳援一線。當醫院安排ICU的同事馳援武漢后,他再次請戰增援ICU四月有余,填補援鄂同事留下的空缺。
2020年6月,北京暴發新的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采樣和檢測能力亟待解決。他臨危受命,從ICU轉戰核酸檢測門診,參與籌建,70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采樣方艙的建設。梁爽排除萬難,完成了各級采樣任務,克服極端天氣、人員短缺、線上預約系統未上線等困難,經受住多輪局部疫情暴發的考驗,兩年如一日,全力保障醫院及社會復工復產,完成近120余萬例核酸采樣。
10
陳詠梅
基礎所
院校教學名師。她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擔任3個學院4門課程的負責人,參與了8門課程的授課任務;帶領教學團隊,建成了勝任力導向的《組織胚胎學》創新課程體系,獲評院校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成為首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她作為骨干成員,全程參與了“4+4”臨床醫學試點班“器官-系統-功能(OSF)”整合課程體系的建成;牽頭組織八年制《人體結構功能學》整合課程的建設。她幫助多名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擔任試點班學生tutor,助力學生適應醫學教育;她嘗試開展的“臨床前綜合考試”,已成為八年制和“4+4”學生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篩選環節。她授課深得學生好評,是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多次獲得各種教學獎勵。
11
竺曉凡
血研所
面對著日益增長的小兒血液病診療需求,竺曉凡帶領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從最初1個病區、10張病床發展到目前3個病區、134張床位,成為國內知名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從1996年至今30多年來,她借著“臨床+基礎”科研思維深耕兒童血液病疑難重癥,實現了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由住院化療模式向家庭治療模式的轉變;發現急性髓系白血病新的融合基因,以及表觀調控蛋白SETD2編碼基因的協同突變等多項突出成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BLOOD上,相關報道榮登《新聞聯播》。中心牽頭發起兒童血液病聯盟專科聯盟,實施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和細胞療法,為提升全國兒童血液病診療水平做出了貢獻。竺曉凡主任和她的團隊也先后榮獲天津市三八紅旗手、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巾幗文明崗、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等。
12
崔巍
腫瘤醫院
自2018年以來,崔巍同志在醫教研管及服務保障各方面帶領檢驗科團隊屢創佳績,科室已被帶入醫院臨床績效考評先進行列,并取得優秀科室的突破性成績;帶領科室順利通過IS01519實驗室認可;采用多組學技術建立結直腸癌標志物在國際高水平雜志GUT上發表論著;通過醫教研緊密結合,使檢驗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作為科室第一負責人,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火速帶領科室同事建立新冠檢測實驗室,從實驗室改造、團隊建設到保證生物安全和檢驗質量,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面對驟增的新冠核酸檢測需求,不斷優化檢驗流程,提升檢測效率,最高單日檢測量超過8000例;并做好應急預案,保障新冠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高效高質量開展。使命就是責任,擔當就是力量,無畏艱險,身先士卒,為醫院院感防控及患者的就醫安全做好全力保障。
13
羅文浩
研究生
從小對醫學的熱愛,對救死扶傷的信念感日益漸增,平時踏踏實實,工作學習表現突出。學業總成績以平均93.7分獲得年級第一名,英語六級600分以上,連續兩屆國家獎學金得主。對待患者親切耐心,多次獲得錦旗和感謝信,獲得院級優秀住院醫第一名好成績。手術技術訓練有素,蟬聯兩屆外科技能大賽冠軍、并作為助教助力協和首次參加全國大學生技能大賽奪冠,獲得突出貢獻個人稱號,能全程一助完成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認真書寫病歷,共7次被評為協和優秀病歷,獲得教師教授們表揚。此外,利用深夜時間鉆研科研,發表論文40篇。高票當選北京協和醫院研究生會主席,舉辦多項學生活動,代表協和獲得優秀學生組織。新冠疫情來臨之際,積極志愿投身抗疫支援。
14
普晶
生物所
普晶于2019年11月引入生物所,從事疫苗臨床試驗工作。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他帶領新組建的團隊主動放棄春節假期,與課題組共同開始新冠疫苗研發攻堅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的情況下,帶領團隊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堅守在疫苗臨床試驗的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協和精神,盡全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了新冠滅活疫苗的注冊申報、I期和II期臨床試驗。
2021年,普晶同志再次臨危受命,逆行出征,與團隊共赴非洲開展新冠境外臨床試驗。他始終秉持協和人自省、專注、悲憫的特質,心懷使命,不忘初心,直至今日仍堅守在非洲,深入每一個臨床試驗現場開展相關工作,為我所疫苗的國際化進程添磚加瓦。
15
朱平
血研所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準聘長聘系列助理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結合單細胞多組學和生物信息學方法,以生理和病理血液分化系統為模型,研究表觀遺傳與基因組遺傳多樣性的復雜調控網絡。自2017年工作以來,主要學術成果包括:①構建小鼠精細的血細胞圖譜,解析造血干細胞移植造血重建過程;②繪制人精細血細胞圖譜,解析再障、新冠感染等非穩態造血機制;③開發單細胞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構建單細胞表觀研究方法體系。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ell Biology、Blood、National Science Review、Bioinformatics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共13篇。已發表的28篇文章均在國內完成,同行引用共計達4170次。
16
張帆
腫瘤醫院
他愛崗敬業,自2020疫情暴發以來一直堅守在臨床一線,承擔了大量工作,在武漢疫情、新發地疫情和北京本輪奧密克戎疫情中表現優秀。尤其在本輪疫情中,在家里被劃為臨時管控區的情況下,為了不影響工作,克服家中實際困難,住在病房將近1個月時間,承擔科室大量臨床工作,以及院感控制、 院外核酸支援等工作,為胸外科在疫情期間的正常運轉做了重要貢獻。
在科室年終總結、重點學科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申請的工作中他負責組織、撰寫及編輯等任務,為胸外科在醫院、醫科院評優和國家級重點課題申請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他擔任院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第一組組長,作為黨員代表,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廣泛好評。
17
錢朝暉
病原所
新冠疫情暴發后,錢朝暉積極投入新冠病毒相關科研工作,在新冠病毒入侵和跨種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首次報道和闡明了新冠病毒的內吞入侵機制,首次證明可溶性ACE2可作為抑制新冠入侵的潛在藥物,首次報道新冠病人和非典病人的血清免疫交叉保護有限等,相關論文它引超過1470次,入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1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此外,先后幾十次參加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和溯源專班研討,參加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1年11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并回答了奧密克戎變異株特性的相關問題, 為科學抗疫、精準抗疫的決策制定及疫苗的研發提供參考。
18
平陸
八年制學生
他學業、科研成績名列前茅,綜合排名穩定于年級前3名,曾獲國家獎學金榮譽,代表協和參加第十屆中國醫學生技術技能大賽獲得金獎;全面發展,連續三年獲得科研、社工及文體專項獎學金。平路同學從服務同學、服務患者、服務前輩這三個角度,持續踐行著社會服務的精神。入校以來,連續5年任班長,承上啟下幫助同學們完成班級各項事務的組織協調,統籌工作,收獲同學,老師的一致好評;曾任“協韻”演奏團團長,組織具有藝術特長的同學們在十幾個病房完成志愿公益演出;曾任“感恩梧桐樹”負責人,在任期間項目獲評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疫情期間,他又為前線白衣戰士們創作歌曲《不要告訴我的媽媽》,登陸CCTV3與人民網,點擊量1000萬+。
19
梁思宇
八年制學生
積極參與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年活動并作為學生代表發言。擔任班干部期間她凝聚集體,帶領班級獲得多項榮譽;擔任學生輔導員期間關心學生,獲得“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輔導員” “協和摯友臨床醫學專業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她積極參與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級、校級榮譽。學業方面基礎扎實,代表北京協和醫學院首次參加全國臨床技能大賽,獲“全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突出貢獻個人”。科研方面注重創新,在專業領域發表多篇論文,其中關于極度胰島素抵抗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內分泌與代謝學頂刊JCEM,并獲“北京協和醫院醫療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北京醫學會內分泌和糖尿病學分會學術年會一等獎”等榮譽。
20
陳罡
協和醫院
冬奧期間擔任冬奧醫療官,2021年10月進入場館,完善醫療防疫流程,對接多家醫院,布設醫療站。
賽時醫療站提供24小時×7天服務,陳罡帶領團隊穩定運行,接診患者近300名,成功救治和轉運多例急重癥。冬奧組委和北京市衛健委表揚醫療站的妥當處置,稱“展現中國水平,體現中國溫度”。陳罡攜團隊主動承擔巴赫主席團隊的核酸采樣服務,良好的語言和專業的手法獲主席團隊認可,巴赫先生向醫療隊贈送了奧運紀念章,并題寫感謝信。
他鼓勵洲際團隊始終追求有溫度的醫療服務,閉環后期為閉環內工作人員舉行義診和心理咨詢,受場館好評。
冬奧期間他攜團隊在官方平臺發表宣傳文稿,獲積極反響。團隊還榮登冬殘奧閉幕式短片,接受CGTN專訪,展現了醫療團隊的良好形象。
文字作者:宣傳部
供稿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供稿部門: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