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院校召開黨委常委擴大會暨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傳達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王辰院校長及各位黨委常委結合分管工作,逐一領讀并分享學習體會,部署院校進一步工作安排。院校黨委書記、副院校長鄧海華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委員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工作方案》,要求各單位積極參與、認真落實學習宣傳貫徹《論述摘編》各項活動,組織師生員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把學習宣傳貫徹成效體現在用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重要論述精神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破解事業改革發展重點難點問題上,體現在做好院校各項工作的具體行動上。
各所院學院及院校機關干部職工在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學習活動中發表感言,表達在各自崗位上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推進院校核心基地和“雙一流”建設、更好地服務好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信心和決心。
學習心得
黨委常委、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是繼全國衛生健康大會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之后的更高表述,二十屆三中全會進而提出“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并列為國家戰略。這是在衛生健康領域具有世界高度的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賦予我們作為“核心基地”踐行“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責任。每次黨委常委會的第一議題、每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我們都應自覺結合院校的國家定位和具體工作,履行好醫科院的國家責任和核心基地建設任務。我們要踐行“健康公平”(healthequity)、“全民健康覆蓋”(UHC,universalhealthcoverage)和“一同健康、健康大同”(onehealth)的理念,強化衛生健康事業的公益性,重視包括婦女、兒童、老人、殘疾、經濟困難、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在內的各類人群的健康問題。院校秉承國家使命,醫科院每個崗位都對應著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對于每個干部、黨員、公民,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必須履行使命職責,用好崗位的“權”,擔好我們的“責”,凡事以“公”字當頭,用心為國家履責擔當,這應是院校每個人的基本價值觀和行為出發點。
黨委書記、副院校長鄧海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健康基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科學闡述了健康中國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為衛生與健康系統錨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目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明確了方向原則、講清了重點要點、指出了科學方法,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
院校作為我國醫學教育、研究的“國家隊”“排頭兵”,將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聚焦實現“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建設目標,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更好凝聚奮進力量。院校廣大黨員干部將進一步深入學習、深刻理解、深化認識,心懷“國之大者”、堅持立德樹人、矢志創新發展,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各項工作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重要論述精神的成效體現在破解事業改革發展重點難點問題上,體現在做好院校各項工作的具體行動上,扎實推動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院校貢獻。
黨委常委、副院校長李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句話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視,也為我們指明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方向和路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僅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必須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注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確保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鼓勵和支持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市場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護生態,治理污染,加強食品安全,營造健康環境。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保證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地,為人民提供更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建設健康中國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政策制定到具體實施,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我們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到健康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委常委、副院校長,協和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張抒揚
作為醫務工作者、醫療及醫學教育機構的管理者,我們要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傳承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始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恪守醫德醫風醫道,將醫者仁心、人文精神融入到服務人民健康的各方面、全過程,共筑和諧醫患關系,增強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各大醫院都高度重視人才戰略。協和也在積極探索創新,構建適才適所、適類適法的人才引育、選拔、集聚、使用和成長的工作機制與政策環境,努力打造一流醫學人才高地。廣大醫務工作者是健康中國建設堅定的推動者、人民健康的忠誠守護者,是全面深化醫改的自覺踐行者,和醫學科技創新的不懈開拓者。要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就必須保護好、發揮好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持續不懈努力創新、深化改革、完善激勵保障機制,讓廣大同仁感受到實現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和受到尊重的職業榮譽感,全心全意、踏踏實實為人民健康服務。
黨委常委、黨委副書記張勤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中,“人民”作為高頻詞反復出現,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在病有所醫上持續發力,為實現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人均預期壽命增長至78.2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貢獻自己的力量。《論述摘編》闡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歷次調整以及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提出的背景及其內涵。表明我們黨制定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充分考慮了人民健康需求,針對性地解決一定時期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歷來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根本點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探索和發展出的一套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醫療衛生和健康促進策略。通過綜合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黨委常委、副院校長王健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及相關論述,涉及援外醫療、抗擊新冠疫情、全球衛生合作等多方面內容,博大精深。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開展元首外交、提供國際援助、分享抗疫經驗等系列行動,為全球抗疫傳遞了信心,注入了強大動力。疫情早期,院校第一時間在《柳葉刀》發文向全球發出疫情預警、提出方艙方案向全世界推廣、代表國家向全球分享病毒序列等諸多工作,凸顯出院校的積極作用。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倡議展現了中國對全世界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權等基本人權的尊重,是推動全球多元文明發展的重大倡議,我們要充分認識其重要內涵和意義,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扎實推進衛生健康領域國際合作。一是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提出中國方案,應對傳染病等各方面的全球性健康挑戰;二是積極參與國際健康醫療合作,特別是在滿足“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健康需求方面做出貢獻;三是持續開展衛生健康領域的對外科技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更好地發揮院校在國際合作中國家隊的作用。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王崢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最終落腳點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院校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保障人民健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對標國家戰略需求,主動融入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大藍圖之中,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醫療服務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展現出在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程中應有的擔當與作為。院校全體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內涵與要求,把學習成果有效融入本職工作。紀檢干部要把學習成果切實融入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巡察工作中,轉化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強大動力,以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有力的舉措,為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黨委常委、副院校長楊濤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重要論述,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其中的真理力量和實踐能力,保證黨對公共衛生安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不斷推進我國乃至當今世界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一是要鼓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發揮科技支撐的力量,強化基礎醫學的研究能力。二是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新技術,以臨床需求為出發點,開展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支持、病毒溯源、傳播途徑、致病機理和危害致病體系研究。三是完善公共衛生科技資源基地平臺建設,增強科技自主保障的支撐能力,促進有效有限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四是加強公共衛生科技人才儲備,發揮院校各項委員會,包括學術咨詢委員會等對公共衛生的意見建議、戰略咨詢作用,培養高素質的公共衛生領域人才,加入世界相關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國際話語權。
阜外醫院黨委書記鄭哲
《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摘錄的每一句話都凝聚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對國家未來的戰略思考。健康問題涉及面廣,與健康有關的政策幾乎涉及所有部門,同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也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國之大者”有著密切的聯系。阜外醫院作為心血管領域的“國家隊”,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深化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理解,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整形外科醫院(整形外科研究所)黨委書記莊囡
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更加深刻認識到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性。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加快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整形醫院將堅定不移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能,激活科研創新動力,培養高素質醫療人才,強化患者需求導向,全面提升人文關懷,積極開展巡回醫療活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藥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珂
《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強調了加強黨對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的關鍵要點。學習好、運用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必須把握好其思想精髓,深刻理解人民健康“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學習“大衛生”“大健康”的創新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健康”動力。藥物所作為我國藥物研發“國家隊”中的一員,我們將不斷努力提升新藥創制的綜合實力,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院(所)長,天津醫學健康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子奎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論述是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護佑人民健康的根本遵循。要堅決落實院校“核心基地”建設各項重大部署,聚焦培育發展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的目標任務,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天津基地”建設為載體,促進院校創新資源在津落戶、整合、轉化,以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專業質控中心等平臺建設為重點,推動血液學及相關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協和實踐貢獻力量!
皮膚病醫院(皮膚病研究所)黨委書記、副院(所)長林彤
皮膚病醫院將繼續圍繞國家性病、麻風病防治戰略需求和皮膚性病學發展,賡續前行。強化皮膚病與性病學科體系布局,按照“強專科、優綜合”推動向綜合醫院轉型;堅持“四個面向”,以臨床問題為導向,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探索對外合作機制,為世界性病、麻風防治提供“中國方案”;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全體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凝心聚力建設國家皮膚病學核心基地,為健康中國做出新的貢獻。
規劃發展處處長王卓然
《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對于推動我國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院校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院校規劃發展處更加需要加強政治理論知識學習,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論述的理念自覺融入院校事業發展規劃中,能夠高站位、立目標、定計劃、強溝通,務實而戒虛,做實做細每一項工作,為“核心基地”建設貢獻力量。
科技管理處(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辦公室)副處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友會秘書長王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四個面向”,明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國家科技創新布局中的戰略定位。我們醫學科技工作者應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實現“健康中國”為最終目標,聚焦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深入開展確有意義的醫學研究,以更多更好的醫學科技創新成果惠及造福人民群眾。
醫學科技體系與核心基地建設辦公室主任劉海濤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的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推動新時代我國醫學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打下了堅實的健康基礎。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從小我做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奮發踔厲,銳意進取,為“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貢獻應有的力量。
國際合作處(港澳臺辦公室)處長劉久暢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面向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作為一名衛生健康領域的外事干部,通過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一書,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以及科學內涵,以“大健康,大衛生,大融合”理念和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思想指導實際工作,積極作為,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機關工會主席孔群
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深刻領悟到健康中國戰略的深遠意義。作為一名黨務干部,自己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在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要組織多樣化的學習培訓活動,確保黨員干部能夠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加大宣傳力度,凝聚思想共識,將《論述摘編》的核心理念融入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化學習成果為實際行動,為構建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行政后勤處(后勤服務中心)處長劉克明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食品安全關系群眾身體健康,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行政后勤處作為服務保障院校師生“衣食住行”的管理部門,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認真細致做好餐飲服務,切實為師生把好“入口關”,確保師生吃得安全、健康、實惠。“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只有確保吃得健康,才能保證有健康的體魄,使師生更好地投入到健康中國的實踐中,更好地護佑人民健康。
團委書記尹嘉男
本書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大到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小到食品藥品安全,對于全面學習、理解、掌握健康中國的論述有極大的幫助。院校各級團組織和團干部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重要論述精神,踐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校園內防艾宣傳工作、控煙宣傳工作。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開展健康宣傳和服務,共同建設健康中國。
教務處處長、醫學教育研究中心(教學質量監控評估中心)主任馬超
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后,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醫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更是培養具有高尚醫德、精湛醫術和深厚人文素養的醫學人才,承擔著為健康中國奠定人才基礎的重大使命。我們將以“新醫科”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更新優化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注重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復合型高層次卓越醫學領軍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學生處(學工部)處長、研究生綜合處處長崔庚申
協和醫學院作為我國最高醫學教育機構,以引領我國醫學科技教育發展和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教育人才輩出,科研碩果累累,醫療領銜行業。協和始終秉承“尊科學濟人道,寓高貴與樸實,以天下為己任,助眾生求福祉”的精神,將協和的價值觀與文化融入每一位協和學子的內心,化為其行為準則。協和不僅培養醫術精湛的醫生,更要培養有溫度、有擔當、有創新精神、有家國情懷和士子之心的醫學人才,為推動醫學事業的進步和人類健康的福祉貢獻力量。
護理學院院長李崢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這就需要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全面提升醫療衛生發展水平。護理學院擔負著護理學科和護理專業發展的重任,要更加深入領會《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的重要內容,緊緊圍繞“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緊盯護理工作發展前沿,聚焦人民健康服務需求,以新理念、新定位、新內涵推動護理事業創新發展,以保障人民福祉、護佑人民健康為己任,為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助力。
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黨總支書記李中杰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論述精神,以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加快推動群醫學及公共衛生教育改革,加大衛生健康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大力推進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攻關,將群醫學理念和“大醫學、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貫徹于醫教研實踐,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協和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歡
認真研讀過《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后,我對馬院人文學院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使命和責任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我們要從中國自身的文化和社會現實出發,依托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充分結合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歷史經驗,研究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醫學人文和健康政策實踐,助力醫學人文教育和健康中國建設有機融合。
黨的二十大代表,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副所長鮑琳琳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論述繪制了清晰的健康中國藍圖,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新發突發傳染病研究的科研人員,我將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科技工作者的重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圍繞實驗動物模型研制的卡脖子問題,為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黨的二十大代表,系統醫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馬瑜婷
通過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健康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性需求,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直接體現。我們要以更高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投入醫學科技攻關的本職工作,瞄準重大醫療需求和臨床瓶頸問題,深入理解和繼承中外醫學理論精粹,敢于打破思維定勢,開辟全新研究范式,建立獨特理論和技術方法,在扎實的概念驗證基礎上,高效推進原創成果的轉化和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