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教授團隊與馬里夏爾·梅里埃感染學研究中心(法文縮寫“CICM”)合作在Journal of Infection《感染雜志》發表了題為“Microorganism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Bamako, Mali”(馬里巴馬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論文,報道馬里呼吸道感染人群中病原譜的初步研究成果。
本研究團隊在85%的馬里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中均檢出至少一種病原,檢出最多的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最多的病毒是腸道病毒/鼻病毒,其次是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54.5%的樣本檢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微生物。肺炎鏈球菌的檢出率在2歲以下年齡組中檢出率最高(71.3%),說明馬里兒童需要肺炎疫苗的保護。對肺炎鏈球菌的分型研究顯示,共檢出18種血清型。其中,11A/11D作為一種13價肺炎疫苗無法覆蓋的血清型,是馬里人群中檢出最多的肺炎鏈球菌,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中檢出最多,說明馬里需要考慮涵蓋更多血清型的疫苗。該項研究是首次對馬里全人群的全年的連續性樣本進行的研究,為馬里呼吸道感染防控提供了基線參考數據,這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一帶一路”合作的一項初步成果。
圖. 不同年齡組的肺炎鏈球菌分型
本研究得到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8ZX10101-001)、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21-I2M-1-038,2016-I2M-1-014, 2017-I2M-B&R-12)和法國梅里?;饡?/span>的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的王健偉教授、任麗麗教授和CICM的Bourema Kouriba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相子春研究員、Abdoul Karim Sangaré博士、王新明和肖艷主管技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法國梅里?;饡g的科學合作已有17年歷史,2015年6月,在李克強總理與法國總理瓦爾斯的見證下,時任院校黨委書記、常務副院校長李立明代表院校與法國梅里埃基金會主席阿蘭·梅里埃(Alain Mérieux)先生共同簽署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法國梅里埃基金會在非洲開展傳染病研究合作框架協議》,由病原所和梅里?;饡W絡實驗室的CICM負責具體實施。同年10月,在第二屆中非部長級衛生合作發展會議期間,在時任國家衛生計生委李斌主任、馬里衛生部部長和法國駐開普敦總領事的見證下,時任曹雪濤院長代表院校與法國梅里?;饡硎麻LBenoit Miribel先生、CICM主任 Souleymane Diallo II教授共同簽署了《中國醫學科學院、法國梅里?;饡婉R里夏爾·梅里埃感染學研究中心傳染病合作研究框架協議》。在經過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雙方互訪、人員培訓后,2018年1月該項目正式啟動,在我駐馬使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梅里?;饡拇罅χС窒?,中馬雙方科研人員通力合作,克服研究現場科研基礎條件欠佳,組織協調難度大,路途遙遠、物資運輸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在非洲大地上成功開展了首個中非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合作研究,并取得第一階段合作成果,為“一帶一路”科研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論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87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