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蔣澄宇教授和姜晶梅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徐軍主任醫師合作團隊在Cell Discovery《細胞發現》發表了題為“Potential of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telmisartan in reducing mortality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compared with recommended drugs”(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替米沙坦相比推薦藥物在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方面的潛力)的論文。研究報道,與現有推薦藥物相比,替米沙坦可顯著降低81%的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具有較大優勢,是潛在的抗新冠良藥。
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可為藥物臨床應用提供較高級別的證據。新冠疫情以來,多種抗新冠候選藥物在不同國家進行了RCT研究,但研究結果各有不同。本研究團隊對現有新冠候選藥物RCT證據進行總結分析,采用了直觀、嚴格的入選標準(僅納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ClinicalTrials.gov網站注冊的RCT),限定研究對象為全程可監控的入院患者,以死亡率作為結局指標,并排除了聯合用藥的RCT。截至2022年5月,最終將12種推薦藥物和2種RCT結果陽性但未被推薦藥物,共包括54個RCT(涉及63969名新冠住院患者)納入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圖1),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10%的死亡率,JAK抑制劑巴瑞替尼(Baricitinib)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36%的死亡率,抗病毒中和抗體組合羅納普利韋(REGEN-COV,Casirivimab and Imdevimab) 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18%的死亡率。尤其是降壓老藥替米沙坦(Telmisartan)可降低新冠住院患者高達81%的死亡率。在新冠ICU患者中,人白細胞介素-6抗體托珠單抗(Tocilizumab)可降低ICU患者22%的死亡率,降壓老藥氯沙坦(Losartan)可降低新冠ICU患者33%的死亡率。在需要氧氣的新冠住院患者中,巴瑞替尼可降低患者38%的死亡率,羅納普利韋可降低患者16%的死亡率,靜脈用丙種球蛋白(IVIG)可降低患者58%的死亡率。
圖:11種推薦藥物以及替米沙坦、氯沙坦降低新冠住院患者28/30天死亡率的效果
(圖源來自 Cell Discovery)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屬于傳統降壓藥,是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類藥物(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價格便宜,已經入選國家藥品集采目錄。ARB類降壓藥包括替米沙坦、氯沙坦、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依普羅沙坦、奧美沙坦和阿齊沙坦等,其中替米沙坦與ARB類藥物靶點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AT1R)親和力最強,而氯沙坦雖然與AT1R親和力相對較弱但卻具有額外的消炎作用,這也許是兩種藥物在新冠患者RCT研究結果中具有顯著降低死亡率的原因。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在非典(SARS-CoV-1)和新冠(SARS-CoV-2)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未來可能出現的SARS-CoV系列病毒上也很可能具有較大的治療潛力。
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81788101)、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21-I2M-1-022,2021-I2M-1-062)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項目(2021-CAMS-JZ001)等項目的資助。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蔣澄宇教授、姜晶梅教授以及北京協和醫院徐軍主任醫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劉登遠、吳鵬、顧文濤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2-0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