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研究團隊在Journal of infection《感染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risks of death and hospitalizations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declined after lifting testing and quarantining measures”(奧密克戎病毒感染相關的死亡和住院風險在放松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后下降)的論文。該研究報告了放松措施前后奧密克戎相關的感染病死率(Infection-fatality ratio, IFR)以及感染住院率(Infection-hospitalization ratio,IHR)。
2022年5月香港開始逐步放松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本研究通過模型開發擬合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間香港的新冠感染數據。綜合考慮了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第一針,第二針以及加強針疫苗接種、接種免疫力隨時間下降以及疾病嚴重程度的作用,估算了期間未確診或者確診未上報的新冠感染患者,評估了放松措施前后的全年齡組以及年齡別IFR和IHR。
結果顯示,香港放松措施前全年齡組IFR和IHR分別為0.2748% (95% CI 0.2164-0.3614) 和1.5063% (95% CI 1.1857-1.9805),不到同時期病例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io,CFR)和病例住院率(Case-hospitalization ratio,CHR)的三分之一。放松措施后全年齡組IFR和IHR分別為0.0339% (95% CI 0.0272 - 0.0477)和0.9811% (95% CI 0.7863- 1.3788),不到CFR和CHR的四分之一(圖1)。
研究表明,奧密克戎病毒感染相關的死亡和住院風險在放松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后下降,這可能與疫苗接種擴大(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特效藥使用以及抗疫措施優化等因素相關。
圖1.放松隔離和核酸檢測措施前后年齡別病死率和住院率
研究工作得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2021-I2M-1-038, 2020-I2M-1-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82221004)、中國醫學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2019PT310029、2023-RC330-01)的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研究員、任麗麗研究員以及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楊維中研究員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病原所博士研究生鄧亞敏和群公學院韓莎莎研究員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inf.2023.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