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9日校友返校日之際,鳴恩——協和醫學院106周年校慶管風琴音樂會在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舉行。院校機關離退休職工代表、院校機關各部門和各學院職工代表、京內各所院職工代表、學生代表、九號院修繕人員代表、校友代表等約300人到場欣賞。

院校黨委書記、副院校長姚建紅表示,一代代協和人燦若星辰,在協和百年歷史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國家繁榮和醫學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協和百年管風琴經歷了殘件整理、文物認證、海外修復、安裝調音等艱辛努力,得以重新奏響。院校以復鳴之心、感恩之心,歡迎畢業在協和、工作在協和、在協和成長的校友歸來。

音樂會以“鳴恩”為主題,分為“文藝復興之光:現存最古老的鍵盤樂譜”“對話傳承與沿襲:德國巴洛克”“對話社會的變革:古典-浪漫早期”“對話審美的裂變:浪漫主義的自律與他律之爭”“對話音樂的革命:法國浪漫派”“對話近代與未來:致敬下一個時代”5個篇章。協和醫學院管風琴音樂藝術總監、中央音樂學院沈媛教授師生以“情景互動+管風琴演奏”形式,演繹巴赫、莫扎特、貝多芬、門德爾松等多位作曲家不同風格的杰作。

管風琴樂音激蕩,時而肅穆莊重,時而氣勢恢宏,時而空靈唯美,時而豪邁澎湃……豐富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令人屏息凝聽,贊嘆不已。演奏家穩健生動的講解,更是拉近了觀眾與這古老龐大的樂器之間的距離,引來現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回望歷史、觀照現實,在神秘悠遠的管風琴鳴奏聲中,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與百年協和的風骨傳奇深情交匯。
“管風琴的修復是一件特別偉大的工程,1921年協和落成之時,就有了這架協和管風琴。”林巧稚大夫侄孫女林晨教授、吳文凱教授伉儷在欣賞音樂會后表示,“能夠安靜欣賞這場精心準備的音樂會,感受良多。我相信如果林巧稚大夫能夠再次聽見這個聲音,一定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協和是醫學的搖籃,管風琴再度奏響,令我們所有人都更崇敬這里,這是代表協和的聲音。”59級校友吳兆蘇先生表示,“協和管風琴的修復體現了院校對協和歷史文化的重視。這場音樂演繹了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嬗變,涵蓋了從音樂到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歷史變遷,是一場優秀的管風琴音樂演出活動。期待在未來協和的管風琴藝術將中國與西方、高雅藝術與生活點滴進一步融合,精妙的演奏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