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泉,即使拌著血淚,也要在祖國的土地上流淌。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張孝騫
身居學堂之中,他們“窮理以致其知”
深入鄉野之間,他們“反躬以踐其實”
百年協和,百年關切
健康中國,總有協和同行
No.1
1949年以前
協和人將理論付諸實踐
協和與協和人,深扎基層在實踐中發現問題:

1922年,蘭安生現場調查北平市區衛生狀況
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在城市,協和支持籌建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并建立協和公共衛生教學與實踐基地,推行衛生實踐:開展預防接種、新法接生、學校衛生、環境衛生(改水改廁)、衛生統計等公共衛生工作;
在鄉村,協和設置鄉村衛生實驗區,成為我國近現代農村公共衛生的肇始;在定縣創建三級衛生網絡,開展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學校衛生等工作。
勇于擔當,完成歷史使命:

抗戰時期,協和人參與戰地救護與防疫
No.2
新中國成立后
協和人將科技、學術之風傳承發揚
1957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合一,以院保持校之科技前沿性,以校保持院之學術傳承性。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歷史沿革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天下為己任,尊科學濟人道,引領人民健康:

熱帶病研究與寄生蟲防治

性病、皮膚病的研究與防治

消除脊髓灰質炎


慢病防治
No.3
新冠疫情期間
協和人攻堅克難,捍衛國家安全

協和人走上抗疫最前線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馳援武漢,他提出和創設的方艙醫院,是我國成功應對武漢“新冠”疫情的關鍵之舉;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成為武漢疫情抗擊中,最早到達、最晚撤離、救治危重癥患者最多、救治效果最好的國家援鄂醫療隊。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全鏈條布局科技攻關,取得多項成果

協和以體系引領,設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倡導與發展群醫學;建立地方及社區實踐基地,開展教育及實踐。
No.4
現在,中國鄉村
協和人仍在續寫著協和精神

今天,協和學子仍秉承前輩精神,在云南、湖南、四川、遼寧、黑龍江、貴州、湖北、浙江、安徽、內蒙古、山西、山東、上海、廣東、寧夏、吉林、江西、甘肅和江蘇等省市多地鄉村開展社會實踐,發現鄉村問題,激活鄉村智慧,解決當地問題。
他們到達過60余家鄉鎮衛生院,對接500多名基層醫療工作者;走訪2000+村民,進行1000余次醫療科普宣傳;收回1500多份調研問卷......
未來,他們將繼續走出教室、深入基層,為改善中國基層醫療衛生狀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No.5
105年,“協”行不斷
一代又一代,相“協”而行
105年來,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斷深入鄉村,深入民眾,秉承“悲憫,專注,自省”的精神,腳踏實地地為中國基層作出貢獻。
不善言辭的協和人,一直致力于將協和水平,帶向最需要幫助的地方,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不同的時與勢,同樣的責與擔。2022年,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立105周年。我們致力于拓展社會實踐項目,讓協和進入更廣闊的中國,探索基層問題,撬動當地智慧,為每個鄉村貢獻可行的解決方案。
協和
有最高醫學學府的醫學知識
有承續百年熏養的醫學人才
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劍膽
“助眾生求福祉”的琴心
幫助我們
讓協和完成你我共同的使命
捐贈入口:
掃描下方二維碼

您的每一元捐贈,
都將獲得北京協和藥廠有限公司1:1配捐
所有1.05元、10.5元、105元、1050元和10500元
都將化為一名優秀醫生成長路上的必要一課
協和實踐史上的重要一章

轉載自“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