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印象最深的一門課程是什么?
A:在協和學習期間,我對當時大內科定期組織的“病例大討論”印象特別深刻。各專業組的大夫對病例的診療進行分析,旁征博引諸多文獻;眾多專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體會,各抒己見,思想碰撞。多個科室(包括內科、外科、病理科等)積極參與討論,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意見。它真切地讓我們這些醫學生開闊眼界,受益良多。
近年來,醫學界流行起 “MDT(多學科診療)”一詞;而協和傳統的“病例大討論”其實就秉承著同樣的理念。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協和的求學經歷當然對我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一群優秀的人才做同學,并能獲得優秀老師的指導,這無疑對我在求學階段提升能力和素養大有助益。
更重要的,恰如作家劉震云曾言:“你跟母校的關系不是你在母校的時候,而是你離開母校之后”。的確,我們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從老師那獲得的方法,從同學、校友身上得到的啟示,以及從校園人文環境與傳統文化中受到的熏陶……都是在我們離開學校之后,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成為母校永遠的學生。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協和從建校至今,一直保持讓醫學生在綜合性的大學里接受預科教育學習的傳統,而不是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隔絕于醫學院的象牙塔里。我們上預科時是在燕園,現在的學弟學妹們是在清華園。回想起來,預科階段除了醫學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綜合大學里的學習經歷對我們人文素養的養成還是很有影響的。
所以,學弟學妹們應當珍惜協和這種較為獨特的教學安排。在注重本專業相關知識學習的同時,從各方面去拓展和提升自己的認識與能力。
醫學是大學眾多專業里比較辛苦的一個。協和八年學制漫長且考核繁多,就更顯艱難。因此,要想不被擊垮意志,需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直面困境的“勇”和持之以恒的“勤”。這也是在今后從醫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質,因為從醫之路——本身就是一條艱苦而持續的求學之路——不能懈怠。
祝愿學弟學妹們,在協和學業有成,于辛苦中品嘗到開心快樂!
姚東東 臨床醫學(八年制)1989級校友
醫學博士,藥理學博士。后師從Stuart Lipton教授從事神經生物及神經藥理的研究。現于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列根及婦女醫院及馬薩諸塞州眼耳鼻喉醫院擔任臨床麻醉醫生。于2017年起參與組織并創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海外校友會,并擔任校友會主席至今。參與組建美國華人醫學會的醫學教育團隊,參與美國長木轉化醫學中國計劃的組織工作。曾于2013年參加美國HUGS基金會組織的赴越南為當地兒童免費開展小兒畸形手術的公益及教學活動,曾以“哈佛麻醫”在新浪微博的平臺上向大眾傳播相關知識和理念。
祝愿母校協和在新的百年,再造輝煌,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印象最深的一門課程是?
A:診斷學。雖然這門課學程并不長,但它是從基礎到臨床重要的過渡課程,是接下來臨床各科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們醫學生真正接觸臨床病人、步入社會了解社會的一個階梯。我們班僅有不到30人,但由四位高年資主治醫生帶教,小團隊討論、演練,充分體現了協和嚴謹求精的教學理念,為下一步的臨床見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位帶學老師分別是錢家鳴,趙永強,戴為信和嚴曉偉,他們以身作則,諄諄善誘,為我們樹立了行醫做人的榜樣。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協和的八年,是比較清苦的八年,也是相對純粹的八年。剛從北大轉到協和,在走進協和老樓的通道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掛在走廊墻上的協和名醫的照片。當時似乎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成為一名承載著協和字樣的名醫。雖然最終并沒有留在青磚綠瓦的協和,但后來的職業生涯也深深烙下了當時的這個印記。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成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找尋屬于自己的路。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印象最深的實習科室是哪個?為什么?
A:作為90級七轉八的一員,1996年我來到協和實習,輪轉過很多科室,很難說哪個科室印象最深。仔細想想,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些帶教老師特別嚴厲的科室。這些老師有消化科的陸星華教授、陳元方教授、麥燦榮教授;內分泌科的史軼蘩教授;心內科的朱文玲教授;檢驗科的陳民鈞教授;感染科的王愛霞教授;基本外科的趙玉沛教授等。嚴師的作用,是讓我時刻保持清醒,讓我時刻反思:哪些是真懂的,哪些是不懂的。
Q:您覺得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我的導師朱元玨教授對我的影響很深,她教會我:做一名醫生要在病人床邊學,從病人身上發現自己解釋不了的問題,回去看書看文獻,再回到臨床。朱老師給我樹立了一個好大夫的形象,這正是我一輩子努力的目標。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努力學習,做協和精神的傳承人。我自己理解的協和精神是:不唯上、只求真,凡事以事實和證據說話。畢業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協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