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有哪些最深的課程/記憶?
A:診斷學。診斷學課程引領了我們的第一次問診,第一次查體,第一次書寫病歷……太多太多在臨床上的第一次。作為一名醫學生,這是我們真正從“學生”向“醫生”邁出的第一步。它教會我們的問診、查體、鑒別診斷思路等知識將伴隨我們未來的醫學生涯。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在協和的求學經歷,影響我最深的是老師們在日常工作中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嚴謹的治學作風,悲憫的醫者情懷,就像大家常聽到的那句話——協和的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熏”出來的。在這里,看到的是醫學大家對患者的人文關愛,領會到的是為了解決疑難病例孜孜不倦鉆研文獻的探索精神,它們都為我今后的職業生涯樹立了學習的典范。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醫學之路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也許沒有很多職業的光鮮亮麗,但當你看到患者經你治療康復的笑顏,你會感到之前的專注和堅守是值得的。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有哪些最深的課程/記憶?
A:醫學統計學。
課程難度大,老師很盡責,學習也比較認真,最后考了97分的高分。但真正深入到臨床研究和GCP的工作實踐后,我才發現什么都不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無止境、學以致用,實干出真知”的意義。干完之后,再翻書,發現知識點老師都講過,只是當時沒有理解,只是學會了應對考試,而不是學會了知識和技能,更無論思路和理念。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協和的高聲望、高平臺給我帶來了非常高的職業生涯起點,能夠順利的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規劃,給予了我畢業生少見的“選擇權”。
除協和三寶之外,還有周圍的老師、同學,大家能夠具有同樣的理想、共同的抱負、相似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共同交流、相互促進,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感覺到自己的收獲和成長,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才能如魚得水的進行醫學的研究和實踐。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協和人,當有協和精神,當有協和目標。協和人的目標,不應只是自己成為一名好醫生;協和人的目標,不應只是個人醫術的提高和精進;協和人的目標,應當著眼于整個醫學;協和人身上肩負著提高、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醫學發展進步之責。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錚風傲骨、實事求是,大家一起在醫學未知的道路上共同求索。
就職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近年來主要從事婦科腫瘤的相關臨床及基礎研究,參與的《滋養細胞腫瘤綜合診治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推廣》在2017年獲得多項省部級一、二等獎 ,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項目的研究,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發表中文及英文論文30余篇。兼任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婦產科裝備發展促進分會委員。
值此母校百年華誕之際,
祝愿母校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再續輝煌。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有哪些最深的課程/記憶?
A:印象最深的課是植物學,由兩位很帥氣的男老師負責。課程沒有教材,完全靠記筆記。我們會在北大校園四處晃悠、辨認各種植物,這非常有意思。
印象最深的實習科室是婦產科的普通婦科。當時郎景和大夫(時任婦產科主任)每天都會來交班,而且郎大夫還會注意到我們這些實習同學,會對特殊病例做點評教學。幾句話的點評會讓人豁然開朗
。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在協和學習八年,我深以為榮。這段求學經歷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包括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不斷學習進取的學習習慣以及遇到各種困難不放棄的努力精神。它們都伴隨并鼓舞著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希望學弟學妹學業有成,出更多的醫學大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助理。發表論文130余篇。主編《北京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手冊》(第一版、第二版)?,F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生物樣本庫轉化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癥性腸病青年俱樂部副組長、北京醫學會消化分會青年委員;《協和醫學雜志》、《轉化醫學電子雜志》青年編委。
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培育萬千醫學棟梁。祝母校站在百年新起點上揚帆再啟航,繼續做中國醫學的引領者;祝在學校學習的師弟師妹們秉承“科學濟人道”的協和精神,成為推動醫學發展的“弄潮兒”!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有哪些最深的課程/記憶?
A:診斷學的學習經歷幫助我邁過了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的門檻,教給了我享用一生的臨床基本功,也在那里遇到了一批值得尊重的、優秀的診斷學帶教老師。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自2001年來到協和開始,至今20年一直沒有離開過。愛人也畢業于八年制,我接下來幾十年的人生應該也都會和協和息息相關。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牢記成為一名醫學生的初心,不斷進步,就一定能到達“彼岸”!
現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2018年援助孟加拉國,開展該國首例房顫導管消融術。2020年參加“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癥醫療隊”先后支援武漢市第一醫院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所在醫療隊榮獲中宣部“時代楷?!惫鈽s稱號。
Q:回望協和求學歲月,您有哪些最深的課程/記憶?
A:診斷課。這門課在協和是“檔次”最高的課程。理論部分都是協和的老教授們主講,盡管老專家們已經在各自專業領域有很深的造詣,但在醫學最重要的入門課上,他們仍然一絲不茍,循循善誘,結合臨床案例把診斷學講得引人入勝。我立志做心臟科醫生就來源于我的導師朱文玲教授的診斷學課程。還有診斷學的帶教老師,都是各科少壯派的副教授們,他們全部脫產帶教。我們班人數60人,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分成10人一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學習異常體征,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到全院去收集陽性體征的病人,這的的確確讓我收獲很大。
Q:在協和的求學經歷給您的職業生涯/人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A:我認為最重要的影響有兩點。第一,醫學是一個經驗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需要傳幫帶。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除了治病救人,就得帶教,主動去教學。第二個影響在于安安靜靜做醫生、做學問。協和不盲從,不跟風,獨立思考的氣質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處事風格。
Q:母校落成開幕百年之際,您對目前就讀于此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寄語?
A:沒有任何一家醫學院能夠比協和更適合培養出優秀的醫學精英。學弟學妹們在努力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愿協和的精神與氣質也深入骨髓,那是日后你與眾不同的根源。